戴公庙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星城镇的旅游景区
戴公庙,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星城镇月亮岛街道澳海路张家,亚热带季风气候。
始建缘由
戴公庙始建于唐朝,据清同治十年《长沙县志》载记,迄今约1300余年历史。相传戴公三圣(戴宗德、戴宗仁、戴宗义三兄弟)均武艺超群,有将帅之才,见义勇为,先后七次受皇封(故该村名为七峰村)。
曾于严寒风雨中两次在洞庭湖临资口下水救船,搭救55人;还擅长医道,施财舍药、普济众生,做了无量功德,被当地乡民歌颂,后得道成真,尊称为戴公三真人,于是“乡人感思立祠祀焉”,于七封山中修建戴公庙。该庙原有戏台、正殿、附属殿宇及配房,规模宏大,近似东乡陶公庙。戴公庙弃于土改,毁于文革,后逐步恢复至现规模,世称老戴公庙。
发展历史
望城境内三所戴公庙起源及发展各不相同,其中老戴公庙历史最久,有一千多年历史。戴公老庙是戴公的陵园所在,位于黄金东路的戴公庙历史较短,但来源非常有传奇色彩。
戴公三兄弟是晚唐时人,曾在长沙河西开医馆治病救人,黄巢起义时又率领乡民自保,深受百姓敬爱。三兄弟死后,乡民立祠祭祀(约公元710年),清道光年间,由于邻乡新建了小戴公庙,为示区别,人们将此祠堂称为老戴公庙。民国八年(1919年),人们对戴公祠进行扩建,并正式改庙名为老戴公庙。门联,庙匾由周介裪先生书写。该庙1958年被禁,七十年代被夷为平地,1988年重建。著名女书法家周昭怡(周介裪之女)为老戴公庙补书庙匾和门联。
戴公的遗蜕葬于桑梓村羊阁老,后来成为了戴公老庙。破四旧期间,陵墓险糟破坏,多亏附近居民将陵墓覆盖,伪装成菜地,这才躲过一劫。
而黄金东路的戴公庙起源最为传奇,自1958年老戴公庙被禁,人们一直无处祭拜戴公。1965年,两个放牛牧童躲雨,看见石门洞内有三个白发老人,消息传开,人们认为是戴公三圣在石门洞现身,所以来石门洞朝拜的香客越来越多,在”文革”期间也阻止不了前来朝拜的群众。后地方群众在石门洞建有小庙,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引导下,为方便众信士上山,百姓捐资地方群众组织在八家寨半山新建了戴公庙,并雕有神像。现存文革时期一个拱门。后来山脚建了如今的戴公庙。
2011年,三庙同时翻修。
传说
长沙市河西八家寨有一座戴公庙,相传是明代八家寨的百姓为纪念南宋3位遇害的草药医生而建的。(此为误传,八家寨戴公庙来历前文已说明)
戴公三兄弟祖籍宝庆(今邵阳),生长于沙子坪接龙桥,后来到长沙河西马栏港开堂行医,与当地无良巫医做对,救治了许多人,并成功赶走了巫医。
戴公三兄弟不仅医术高明,还武艺超群,见义勇为。兄弟三人曾于严寒风雪中在洞庭湖资江口下水救船,搭救55人。今岳阳地区仍有庙宇供奉戴公。
唐僖宗年间,黄巢兵至潭州(今长沙),一支溃军流至善化宝庆乡间为匪作乱,戴氏兄弟募集乡勇,奋起抵抗。无奈匪兵凶残,在身先士卒的激战中,兄弟三人先后阵亡。余勇退至雷公冲(今八家寨),匪兵追至,乡民抗击乏力。忽然山中飞出无数黄蜂,叮咬匪兵眼鼻,逼退匪兵,这才免去一场灭绝。幸存乡民有唐,谭,金,戴,卢,万,彭,陈八姓之家,故此地有八家寨之称。
唐昭宗年间,一将军战于七峰村附近,久战不胜。后梦中得金甲神指点,一举战胜敌军。将军打听后发现,金甲神的形象与戴公相符,乡民纷纷认为此乃戴公显圣。现有地名金甲冲,金坪相证。
相传1965年,两个牧童在八家寨村放牛,突然下起了大雨。牧童去山上石门洞避雨,在洞中遇到三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说让牧童早点回家,说完雨就停了。牧童回家后再上山,却怎么也找不到老爷爷了。消息传开,人们认为这是戴公的神灵,并不顾阻拦,在石门洞附近建了戴公庙(当时老戴公庙香火已经被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4:25
目录
概述
始建缘由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