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之奇(1904-1946),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比照校本部第四期)步科毕业。又名子奇,贵州兴义人。武昌师范大学预科、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北伐军第一军第十四师排长、连长、营长。1928年入陆大学习。1931年冬毕业后任第十八军军官大队中校大队长,第十四师八十三团上校团长,第九十四师五九三团团长。1933年冬任陈诚的上校随从参谋,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陆军整理处上校委员。1935年10月任第一〇七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〇三师副师长,三青团临时中央干事会训练处副处长,中央训练团三青团工作人员训练班少将副主任,军事委员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政治部主任兼学生总队长,第二十七军少将参谋长。1940年冬任第九战区湘鄂边游击挺进纵队参谋长。1942年春任第九十四军一二一师师长。1944年7月任第十八军副军长。1945年1月任青年军第二〇一师师长。1946年起任青年军第六军副军长,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长。1946年12月18日在沭阳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战败时自杀身亡。次年2月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戴之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国民党将领。贵州兴义人。1923年,考入武昌师范大学预科。1926年5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同年12月毕业,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同等待遇。毕业后,任第十四师少尉排长,后任连长,随东路军参加北伐,先后参加过松口、镇江、龙潭、徐州等战役。1928年1月,升任该师第五十八团第一营少校营长。4月,随军参加蒋介石举行的第二期北伐。同年冬,入陆军大学第九期学习。1931年冬,陆军大学毕业后,任陆军第十八军军官大队上校大队长。1932年5月,任陆军第十四师步兵第八十三团团长。
1933年8月,戴之奇调任陆军第九十四师五九三团团长,率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在南丰战役中被红军击伤。伤愈后,担任
陈诚(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的随从参谋。1935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陆军整理处上校委员(处长陈诚兼任)。同年10月,升任陆军第一〇七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
1937年7月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之奇调任陆军第一〇三师副师长。
淞沪会战爆发后,曾率部到上海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7月,
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任临时的中央干事会训练处副处长,并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训练团三民主义青年团工作人员训练班”(简称“中训团青干班”)少将副主任。后担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政治部主任兼学生总队长、陆军第二十七军少将参谋长等职。1940年,调任湘鄂边区挺进总队参谋长。1942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四军第一二一师师长。1943年5月,参加
鄂西会战。11月,参加
常德会战。1944年夏,升任陆军第十八军副军长。1945年初,
蒋经国的“
青年远征军”成立,共九个师,戴之奇调任二〇一师师长,驻防四川璧山县(今重庆市璧山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戴之奇的青年军第二〇一师、
罗泽闿的二〇二师、
覃异之的二〇四师编为青年军第六军,戴之奇任副军长(军长
霍揆彰)。1946年国民党军队整编后,戴之奇升任整编第六十九师(相当于军)中将师长。同年12月,戴之奇率该师第四十一旅、第六十旅、预备第三旅及整编十一师的第九十二旅一个团,由江苏宿迁向沭阳地区的人民解放军进攻,12月13日至19日,刚刚会师不久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联合发起
宿北战役,在宿县以北的障山、仁和圩、晓店子地区,将戴之奇指挥的三个旅又一个团全部歼灭,戴之奇兵败自杀。1947年2月,追赠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