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晓杰,女,山东威海市人, 1960 年出生,现任
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教授,汉语教研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78 年考入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84 年考入
兰州大学中文系,师从黄伯荣教授,获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现为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在读博士生。 1987 年毕业分配至
青岛大学工作至今, 1996 年至 1997 年到日本下关大学讲学一年。
自 1987 年到
青岛大学工作以来,参与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教授承担的大型研究课题多项,并于 1999 年独立申报省教委研究课题一项,均已完成。编写著作 6 部,撰写 60 余万字;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
编写著作
汉语语法修辞。
1. 《汉语教学与研究文集》(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 月。
发表论文
1. 《也谈量词“位”的语义特征》,《修辞学习》 2002 年第 1 期。
2. 《既非“偏正”,也非“主谓”》,《汉语学习》 2002 年第 1 期。
3. 《关于青岛市语言行为文化建设的构想》,《展望论坛》 2002 年第 2 期。
4. 《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修辞学习》 2002 年第 3 期。
5. 《多音字的表达艺术》,《国文天地》(台湾) 2002 年 5 月。
6. 《谈繁体字在现今汉语中的沉积》,《中文自修》, 2002 年第 2 期。
7. 《从黄廖本教材析句法的演变看汉语析句法的发展趋势》,《东方论坛》 2002 年第 1 期。
8. 《关于现代汉语“中心语 + 后定语”结构》,《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2003 年 6 月第 74 期。
9. 《轻声音节“儿”的入围条件限制与表达功能》,《语言文字应用》 2003 年第 3 期。
10. 《关于汉语“动词 + 中”结构框架的考察》,《中国语研究》(日本) 2003 年 10 月 25 日 第 45 期。
11. 《词汇词与语法词——无变汉字遮蔽下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症结之所在》,《东方论坛》 2003 年第 5 期。
12. 《意译词类型归属之我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13. 《从语序足句看标题与词组的区别》, 《汉语学习》 2004 年第 4 期。
14.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之我见》,《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齐鲁出版社, 2004 年。
15. 《怎样教学多音字》,《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齐鲁出版社, 2004 年。
16. 《形容词 AAAA 式重叠表达及其成因》,《修辞学习》 2004 年第 4 期。
17. 《语法不能承受之重——〈马氏文通〉功与过的反思》,《汉字文化》 2004 年第 3 期。
18. 《讲授黄廖本〈现代汉语〉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的问题》,《青岛大学高教研究》 2004 年第 1 期。
19. 《黄伯荣先生学术研究与治学思想》, 《汉语教学与研究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20. 《定语多义及其相关问题》,《中国语研究》(日本) 2004 年 10 月 25 日 第 46 期。
21. 《方位视点变异表达》,《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2005 年 3 月第 80 期。
22. 《关于汉语语法研究打通古今的问题》,《
山东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6 期。
23. 《局部引用应注意的问题》,《语文建设》, 2005 年第 12 期。
24. 《激进与保守——汉语语法研究现状的哲学思考》,《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3 期。
25. 《从〈聊斋俚曲集〉看汉语动词拷贝句产生的年代》,《蒲松龄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26. 《〈醒世姻缘传〉“ X+VP+ 比较标记 +Y ”式差比句研究》,《理论学刊》 2006 年第 4 期。
27. 《〈醒世姻缘传〉“比”字句研究》,《古汉语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28. 《明清山东方言“ X+VP+ 比较标记 +Y ”式差比句研究》,《语言科学》 2006 年第 5 期。
29. 《区分“的”“地”两手抓》,《咬文嚼字》 2006 年第 11 期。(第二位)
30. 《〈金瓶梅词话〉“比”字句研究》,《云梦学刊》 2007 年第 2 期。
31. 《“粉碎纸张机”为什么要说成“纸张粉碎机”?》,《语文建设》 2007 年第 5 期。
32. 《“复旦大学前一站”为什么会产生歧义?》,《汉语学习》(待发)
出版图书
所获奖项
1. 《从黄廖本教材析句法的演变看汉语析句法的发展趋势》(《东方论坛》 2002 年第 1 期)为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一书全文转载。 2003 年获青岛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 《关于轻声音节“儿”》(论文), 2002 年获青岛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 《量词“位”与礼仪》(论文), 2002 年十六次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著作), 2002 年十六次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 《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本科)试点专业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之一,共五人) 2004 年获青岛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 年省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6. 《轻声音节“儿”的入围条件限制与表达功能》 2004 年获第十八次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 《局部引用应注意的问题》(《语文建设》, 2005 年第 12 期)为《第二届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参考资料及试题》转载。
8. 指导毕业生论文《“名词性语素 + 量词性语素→名词”结构探微》获 2005 年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9. 《〈醒世姻缘传〉“比”字句研究》(论文) 2007 年获二十一次 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科研立项
1 、《语言修养与表达艺术》,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2002 年立项, 0 、 15 万元。已结项,研究成果尚待出版。
2 、《跨文化的汉语语法学》,青岛大学文科基地科研项目, 2001 年立项, 3 、 5 万元。
3 、《明清山东方言背景语料特殊句式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05 年立项,自筹。
4 、《明清山东方言句式研究》,青岛市社会规划研究项目, 2008 年立项,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