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保障范围,可分为陆军战略通信、海军战略通信、空军战略通信、战略导弹部队战略通信和武警部队战略通信等。按作战类型,可分为战略进攻通信、战略防御通信和战略机动通信。中国西周、秦、汉时期的烽火通信,汉、唐等朝代的驿传通信,波斯的大流士一世创立的喊话接力通信,是当时组织的战略通信。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有线电、无线电通信应用于军事,战略通信手段增多,覆盖范围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略通信出现了按级组织的通信联络方式,使战略通信和战役通信之间在任务、范围上有了相对明确的区分和界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略通信发生了质的变化,立体性、合同性、复杂性显著增强。例如,苏联军队在统帅部与各战役军团之间建立了实施战略指挥的有线电、无线电通信;太平洋战争的珍珠港战略突袭和中途岛海上决战,诺曼底、冲绳岛登陆的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中,交战双方均组织了纵横贯通、迂回多路、容量大、覆盖面宽的战略通信系统。1991年的
海湾战争、1999年的
科索沃战争及2003年的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英军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运用了全数字、分布式、多功能、大容量、远距离、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的战略通信系统,标志着战略通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通信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产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组织建立的无线电通信网和地下交通网,是战略通信的开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组织建立的以延安为中心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是战略通信的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依据战略作战指挥的需要,中央军委通信部门精心组织战略通信,保障了中央军委对辽沈、淮海、平津等一系列战役的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战略通信系统,先后保障了
抗美援朝战争及边、海防防卫作战的战略指挥,对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①战略通信由统帅部通信部门负责组织,组织层次高。要求从全局出发,统一筹划,周密组织。②现代战争参战军种、兵种多,指挥通信容量大,要求战略通信综合组网、综合运用,提供足够的信道,满足指挥需要。③现代战争战场空间广阔,参战部队分散配置,保障范围广。要求战略通信全面组织、广域覆盖,立体保障、确保重点。④现代作战信息需求多元化,通信业务种类多。要求战略通信采取综合接入、综合交换,确保多种业务的综合传输。⑤战略通信网系众多、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要求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①组织战略通信的依据。根据军队战略部署、作战样式、作战特点、战场环境、指挥要求和通信编制、装备等具体进行组织。②组织战略通信的指导思想。在战略通信建设上,统筹规划,重点建设,军队与地方共同建设;在战略通信保障上,立足现有通信装备,不断创新组织方法,发挥整体优势,实现一体化通信保障,确保战略指挥顺畅。③战略通信的组织原则。根据战略通信保障任务,制定各种通信保障方案,充分做好各项通信准备工作,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在组织实施战略通信保障时,既要照顾方方面面,又要对重点方向、重点对象、作战重要时节实施重点保障。④战略通信的组织方法。根据军队战略部署和指挥要求,立足战争全局、统一计划、周密组织、平战结合、以战为主。依据国防既设通信设施和民用通信资源,实行机动通信与固定通信相结合,以固定通信为主,军民结合,以军队通信设施为主。⑤战略通信指挥方式。集中指挥为主,分散指挥为辅;逐级指挥为主,越级指挥为辅。⑥战略通信指挥的程序。了解通信任务、收集通信情况、分析判断、作出结论、定下通信决心、组织制定通信保障计划、拟制作战通信行动命令、部署下达通信保障任务、检查所属部队通信战备工作、组织建立通信联络。⑦战略通信安全防护。对战略通信要素和设施进行加固,组织和完善战略通信网,提高其抗敌“硬”摧毁、“软”打击和防失泄密的能力,确保战略指挥信息安全、可靠地传递。⑧战略通信装备技术保障。根据作战需要,拟制战略通信装备技术保障方案,采取直接供给、一送到位、巡回保障、战场抢修等方法实施。为适应现代战争作战指挥的需要,战略通信将进一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协同通信能力、信息对抗能力、机动通信能力和通信抗毁能力。在通信装备体制上,将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提高陆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战略通信的互通性,以及战略通信系统同战役、战术通信系统的互通性。在战略通信手段上,将广泛采用数字化技术、
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信息对抗技术,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在通信组织上,将向综合组网、综合平台、综合运用等一体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