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突袭
战略性攻势行动
多用以发动战争,也用于战争过程中。 目的是出其不意地在短时间内瘫痪和破坏敌防御体系及战略目标,削弱其军事实力与战争潜力,摧毁其抵抗意志,夺取战略主动权。对决定战争初期的胜负和改变力量对比有重大影响。
20世纪以来,随着飞机、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广泛运用于战场,军队的机动速度和突击能力大大提高,为大规模战略突袭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在A.von施利芬的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和歼灭战等思想以及E.鲁登道夫总体战战略理论的基础上,吸取J.F.C.富勒机械化战争论的思想,形成了以闪击战为核心的战略突袭的军事思想,于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先后对波兰、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实施了战略突袭,取得成功。战后,随着各种新式武器的不断涌现,战略突袭的效能大为提高,成为发动战争的国家采取的一种常用手段。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乘埃及军队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73架作战飞机向埃及19个空军基地发动猛烈、连续的空中突袭,给埃及空军以毁灭性打击,之后地面部队向西奈、约旦、戈兰3个方向快速突击,仅用6天时间就结束战争。在现代“外科手术式”的作战中,有时一两次威力大、破坏力强的战略突袭即可达成战略目的。1986年4月,美国对利比亚实施代号为“黄金峡谷”的空中突袭,运用先进的电子战飞机和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重创利比亚指挥机构和机场、港口等重要目标,开创了运用高新技术兵器进行远距离、大编队“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的先例。现代条件下的战略突袭,可能是常规条件下的战略突袭,也可能是核条件下的战略突袭。通常选择在节日、周日或夜间、拂晓等对方疏于戒备的时机。目标通常选择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核武器基地、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军事指挥机构、军事基地、战略第一梯队、战略预备队等战略目标。其方式是首先实施闪电式的、大规模的空中袭击,并伴有大规模的电子干扰,夺控战区的制空权和制电磁权。实施战略突袭,要制定周密计划,进行充分准备,确定其企图和目标;广泛实施欺骗行动,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进行侦察和反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使用快速突击力量和远程兵器向对方实施突然、猛烈的纵深突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精确制导武器、航天武器、智能武器、网络武器等不断涌现,战略突袭不仅来自空中、地面、海上,也可能来自深海、外层空间和网络电磁空间。战略突袭的样式、规模、空间、手段将出现新的演变。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7 18:2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