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空袭(strategic air strike)从空中对敌发起的战略性袭击。是战略突袭的重要样式。一般用于不宣而突然发动的战争,也用于战争过程中。在最高统帅部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指挥下实施。通常集中空中核或常规突击力量使用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节,突击能影响战争全局的地方导弹核武器基地和仓库,政治、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区,军事基地和指挥中心,以及交通枢纽等目标和要害部位,采取隐蔽、突然的行动,对敌进行集中突击、同时突击和连续突击,以削弱其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改变战略态势和夺取战略主动权。
为达成战略目的,使用航空武器对敌方进行的大规模空袭。又称战略轰炸。现代空袭的一种基本样式。按使用武器,可分为核战略空袭与常规战略空袭。战略空袭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与英国等国为达成战略目的,使用轰炸机、飞艇等对敌后方重要城市等目标进行空袭。随着轰炸机作战半径的增大和载弹量的增加,对敌国战略纵深目标特别是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的空袭活动不断增多。从1917年开始,德国使用轰炸机对英国实施战略轰炸,其中对伦敦的战略轰炸共出动飞机435架次,造成6200余人伤亡,经济损失达300万英镑,造成了民众心理的极度恐慌。1918年6~11月,英国皇家独立空军部队开始使用先进的重型轰炸机对敌方进行昼夜轰炸,共投弹543吨,其中220吨投在敌方战场上,其余的全部投在工业目标上。法国在1916~1918年对德国进行的战略轰炸中共投弹1800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美国开辟了独立于陆地战场以外的空中战场,对德国和日本进行战略轰炸。英、美两国从1941~1945年对德国本土和占领区进行了5年战略轰炸,共出动飞机400多万架次,投弹270万吨。在美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中,日方死亡24万余人,伤31万余人,无家可归者达800万人。日本军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航空工厂被毁面积达60%,飞机产量从1944年的月平均2341架下降到1945年8月的200架。战略空袭摧毁了日本的战时经济和民心士气,为迫使日本政府在未经本土决战的情况下无条件投降创造了条件。战后的局部战争中,战略空袭进一步发展。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对越南北方进行了战略空袭。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战略空袭,共投弹约9万吨,摧毁了伊陆军一线部队近50%的作战能力,消灭了伊空军、海军,摧毁了数百个重要目标,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通过战略空袭,逼迫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接受了北约的政治要求。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战略空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组织战略空袭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战争目的和兵力、兵器性能,精心选择轰炸目标;依据突击目标,安排轰炸兵力与配套的支援掩护兵力,制订轰炸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战略轰炸。基本要求是:周密计划,充分准备;隐蔽突然,重点突击;科学编组,严密协同;统一指挥,整体制胜。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略空袭仍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