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家园》是2008年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锦秀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王小波。该书作者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与直率,道出了我们身在其中却从未虑及的生活。
这本书是大家熟知并喜爱的已故学者、作家
王小波的一部杂文自选集。全书分文化篇、艺术篇、社会篇三部分。
王小波明辨是非,他以黑色的、深沉的幽默向身后人亦庄亦谐的呐喊,但不是
发狂或
媚俗《我的精神家园》一书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的命运,除了文人的处境便是人的处境,这类话题自然少不了
尴尬
王小波于1952年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在
云南、
山东等地下乡,先后做过农场职工、农民、工人和民办教师。曾就读于
中国人民大学和
美国匹兹堡大学。在
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过教,最终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辞世。被誉为中国的
乔伊斯,亦是惟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一下子读完了王小波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我感觉到了他的
苦口婆心。他真是很天真,信仰科学,更讲道理。我们知道,现在纯情的潇洒的实惠的财经的书有很多,真讲道理的书却是越来越少了。从文章看,他是有资格
嬉皮的,但他不肯嬉皮。他讲的道理,许多人是知道的但忘记了,许多人也许不认为是道理,他的苦口婆心有人也许认为是别有用心,这时候只好这样说,他的道理不是对他们讲的。我感觉他是在寻找同类,仿佛酒后的颇有古风的谈天。
王小波在世时发在报刊上的文章我就零零星星地读过,自然很是喜欢。人死了以后,我又将买到的他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再三品读,集中享受了一下这个文坛怪才无与伦比的运思行文给人带来的种种绝妙乐趣,会心之处,惊喜莫名,俱妙不可言。我想,面对好文章,一下子患了失语症,只顾浸淫其中,口中赞叹不绝,以至于得意忘形,也许是表达对作者的由衷敬意的最佳方式了。
博尔赫斯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每个国家都由一位作者来代表的话,仿佛每个国家都想由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来代表,以补救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陷。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人的亲和力是如此之大,能有人脱颖而出吗?有的。那就是王小波。虽然他的早逝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虽然他的结果是--至今仍未受到广泛的(特别是文学界的)认同。
我们大多平庸而不自知,或者只是软弱的去承受,他却对平庸的生活有一种狂怒,发誓要从上面飞腾过去并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这样做了;我们大多趋利避害或只是沉默以对,他却逆流而上,选择严肃写作,而且
直言不讳王道乾、
查良铮傅雷、
汝龙先生,这两位先生倒是名满天下,虽然他们的译文集只印了一万册却仍然堆在书店里卖不完。也许答案在这里:
契诃夫 还有很多、很美妙、很有趣的东西在《我的精神家园》中。?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