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诗歌形式
发源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诗歌形式,音译为“商籁体”。这种诗体有固定的格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共十四行,因此得名。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
十四行诗
这种诗体有固定的格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共十四行,因此得名。
诗词内容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赏析
人类与世界万物有什么关系呢?诗人就此发问,构造诗篇。“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在此,我们、山颠、一望无际的远景、广漠的平原、交错的蹊径等要素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我们就在其中穿梭着、行进着。路、水,都有关联;风、云,都有呼应,所以,“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忧愁是山坡上的一棵松树、城上的一片浓雾,我们与万物共同存在。“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流水,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我们与万物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我们由万物而来,我们又化成了万物。于此,诗人道出了人的生命与世界万物共生共长的真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7 09:35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十四行诗
诗词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