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是
陶行知所著作品,出自于《陶行知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第七届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拟订学制草案,征求全国意见,以为将来修正实施之准备,立意甚好。“壬子学制”,经十年之试验,弱点发见甚多。近一二年来,教育思潮猛进,该学制几有不可终日之势。故此次所提草案,确是适应时势之需求而来的。我们对于这应时而兴的制度,究竟要存何种态度?我以为建设教育,譬如造房屋;学制,譬如房屋之图案。想有适用的房屋,必先有适用的图样。这图样如何能画得适用?我以为画这图的人,第一必须精于工程。第二假使所造的是图书馆,他必定要请教图书馆专家;科学馆,必定要请教科学专家;纱厂,必定要请教明白纱厂管理的人;舞台,必定要请教明白管理舞台的人。有这两种人参议,才能斟酌损益,画出最适用之图样。制定学制,也可以应用这理。不过学制包括的范围更广,所应询问的方面更多了。此次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征集各省教育界的意见,就是为了要顾到各方面的情形。所以我觉得凡对于学制有疑问、有反对、有主张的,都应提出充分讨论、研究、实验,使将来修正之后,各方面之教育,都有充分发展之机会。换句话说,虚心讨论、研究、实验,以构成面面顾到之学制,是我们对于学制草案应有之第一个态度。
建筑最忌抄袭:拿别人的图案来造房屋,断难满意。或与经费不符,或与风景不合,或竟不适用。以后虽悔,损失已多。我国兴学以来,最初仿效泰西,继而学日本,民国四年取法德国,近年特生美国热,都非健全的趋向。学来学去,总是三不象。这次学制草案,颇有独到之处。但是不适国情之抄袭,是否完全没有?要请大家注意。诸先进国,办学久的,几百年;短的,亦数十年。他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参考的,却是不少;而不能采取得益的,亦复得多。今当改革之时,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这是我们对于研究新学制草案应有的第二个态度。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及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歙县崇一学堂、杭州广济医学堂和南京金陵大学等教会学校,1914年夏毕业于金陵大学文科。同年秋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17年夏归国,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专任教员,后升任该校教务主任兼教育专修科主任。其间力主教学改革和促进新教育运动,并为杜威、孟禄等美国学者来华讲演等活动担任部分翻译。1921年后,先后主编《新教育》等教育刊物,参与新学制改革和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等教育改革活动,参与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等教育团体,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运动,主持创办安徽公学、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香港中华业余补习学校、重庆育才学校和重庆社会大学等新型教育机构,并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办学实践过程中创立“生活教育”学说。在抗日战争前后,曾先后发起并推行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和民主教育等教育运动,并为民族抗战事业的胜利,在1936年7月至1938年8月间先后前往欧美亚非等28个国家及地区宣传抗日救亡。1946年7月25日病逝后,被毛泽东称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留世著作辑入《陶行知全集》等。编者简介余子侠(子峡),湖北蕲春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所兼职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学术兼职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科联委员等。近十年来,独著和合撰《工科先驱 国学大师》等学术著作6部,主编和合作主编大型系列学术著作“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1、2辑计18部)、“中外教育交流研究丛书”(6卷本)、《日本侵华教育全史》(4卷本)、《中国人留学史》(上、下册)、《湖北考试史》(上、下编)等,并在《近代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部(套)学术著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