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传媒学院
中国四川省民办高校
四川传媒学院(Sichuan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英文简称为SUMC,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类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为教育部规建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和协同育人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新时代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试点”院校,建设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为成都市科技影视文创产业功能区。
历史沿革
四川传媒学院始建于1997年,其前身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10年,学院与蒲江县人民政府签定了“校区项目投资协议书”,建设蒲江校区。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综合类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为四川传媒学院。2016年9月,四川传媒学院蒲江校区启用。2017年9月,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团结新校区(郫都校区西区)的成都影视硅谷·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技产业园建设启动。2020年7月,四川传媒学院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同年10月,成都影视硅谷“现代高科技摄影棚群落及5G超高清摄录演业务支撑云平台”交付投入使用。2021年4月,四川传媒学院传媒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同年1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合作举办影制作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开设20个院(系、部和中心),共5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有近一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入选1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名师5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天府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委员1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1人。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提出“三融合”“五对接”“三贯通”“三层次”的“35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19个。有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5个。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入选教育部规建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院校,是四川首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改革试点”院校。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2020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在第八届四川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院4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生获得国家级文艺、体育奖励数为210项,省部级文艺、体育奖励数为350项;师生参与了建国70周年献礼片《可爱的中国》化妆造型全部工作,该片获“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大奖。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累计为社会输送七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一批以“九五后全国人大代表徐萍,四川卫视新闻主播李丹,湖南卫视知名制片人、导演任洋凤凰卫视主持人田桐,世界体育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鲍泰良,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编剧兼导演孔大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人马赵凌云短视频博主、《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剧主创、导演张家俊等为典型代表的优秀校友。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2项。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校内建立了索尼4K演播室、松下4K演播室、佳能影像工作坊、苹果培训认证中心、Adobe中国授权培训中心、联想创新中心和惠普教育卓越中心;建设索尼未来影像实验室、松下4K/8K影像应用创新实验室、佳能C+超高清动态影像空间、ARRI(阿莱)超高清影像数字体验基地、长虹智慧校园创新中心等专业实验室。学校拥有“川传云”融合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全媒体交互式演播中心,以及具备省级电视台标准的全景式电视新闻演播厅、广播直播间和虚拟演播室等教学、实践基地。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挂牌的“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一一成都影视硅谷”、第一批“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等高端协同育人平台。以学校为核心区域的成都影视城,被成都市列为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建设了现代高科技摄影棚-成都影视硅谷“视界一号”摄影大棚。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传媒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交流协议,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合作举办“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开设国际本硕连读、专本/硕连读、国际本科及各类短期交流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沉浸式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四川省广播电视局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科普基地“四川传媒博物馆教育科普基地”。获批国家广电总局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2023年12月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在四川传媒学院设立“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
研究成果
四川传媒学院参与研制国家广电总局《5G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技术白皮书》《5G高新视频-VR视频技术白皮书》等行业标准,完成了《2018中国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白皮书》的编撰,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和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成功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所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牵头的重大科研项目“面向超高清视频行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超高清视频显示终端检测验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20年,在2020年度四川省、重庆市社科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中,学院课题《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重庆卷)》获得立项。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9日学校官网显示,四川传媒学院图书馆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其中东区图书馆8500平方米,西区图书馆31700平方米,阅览座位4800余个。有纸质藏书226.84万册,数据库30余个,数字资源总量达1400万余册以上。
《四川传媒论坛》是学校编印的连续性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旨在交流传媒研究成果、活跃传媒科技、繁荣社会科学、服务传媒人才培养。有传媒教育与教学、人文与艺术、语言文字、传媒文化、传媒人才培养、媒体技术与传播等多个栏目。学校科研信息网学术刊物中收录了《四川传媒论坛》2018年01期到2024年01期目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四川传媒学院校徽由红绿蓝三色组成,主要图案分别体现学校的地域属性(四川:“川”)、学校类别属性(综合类传媒:“Media”),又似飞翔的和平鸽以及飘扬的旗帜。图案周围分别有四川传媒学院中英文名称以及英文缩写。校徽图案有放飞自我,实现梦想的寓意。
四川传媒学院校旗为飞翔的和平鸽以及飘扬的旗帜图案,图案周围分别有四川传媒学院中英文名称以及英文缩写。
精神文化
四川传媒学院校歌为《梦想就在前方》,俞建中作词,赵勤作曲。
四川传媒学院校训为“博学笃行,德艺双馨”。
四川传媒学院办学宗旨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郫都校区
四川传媒学院主校区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学院街67号(郫都校区东区)、团结街道花石路116号(郫都校区西区)。
蒲江实习校区
四川传媒学院蒲江实习校区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鹤山街道办事处影视路139号,是学校的实习实践基地。2010年与蒲江县人民政府签定“校区项目投资协议书”开始投入建设,2016年9月启用。
阆中实习校区
四川传媒学院阆中实习校区地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江南街道办事处昊天横街。2011年投入建设,2015年6月使用。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演员、导演
播音、主持
摄影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