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从事气象探测工程与技术人才培养的单位,是中国信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在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时期和1956-1973年的成都气象学校时期,1978年升格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Chengdu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电结合、以电为主”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点。
发展历史
成都气象学院时期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时期
1956-1973年的成都气象学校时期,学院一直为全国培养无线电机务和高空气象探测人员;
1973年,设立气象雷达专科专业;
1978年,学校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Chengdu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本科院校,成立无线电系,气象雷达本科专业招生;1979年,高空气象本科专业招生;
1981年,高空气象专业更名为气象探测技术专业;
1983年,无线电系增设气象电子技术专科专业;
1984年,学校设立电子技术系、气象探测系,同期与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签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0年,气象探测系更名为大气电子工程系;
1998年,电子技术系与大气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合并为电子系;
成信大时期
2003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开始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5年,电子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2008年,学院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hool of Atmospheric Sounding));全国高校中唯一从事气象探测工程与技术人才培养的单位。
2010年,学院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办学条件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的
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学科下设有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
生物医学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支大气探测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及1个大气探测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四川省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自设二级学科;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
自设二级学科:气象探测技术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气象探测技术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农业信息化、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气探测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探测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探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外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外场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气象雷达信号处理中心、四川省大气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物理场生物效应及仪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气象探测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气探测技术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其他科研平台:移动式X波段双偏振全固态雷达、网格化天气雷达、风云四号卫星接收站、葵花8号卫星接收站等。
科研团队
科研成就
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始终坚持以信息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融合为特色,积极推动我国气象信息化、气象装备现代化、国产化等重要领域的建设。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总经费9200多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000余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350余篇,获发明专利26项,其中成果转化20项,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200余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国内外影响
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研制的舰载雷达气象终端软件系统,率先在我国首艘航母上使用;研究的卫星反演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
风云3号”气象卫星系统;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观测仪器30多种,覆盖气象雷达、地面观测、人影作业和雷电监测等所有气象观测业务领域,众多产品实现了气象观测仪器的国产化。
人才培养
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依托“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竞赛等活动。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2人获得全国二等奖、3人获得省一等奖、5人获得省二等奖、5人获得省三等奖;在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尤其在学生三下乡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长期联合四川省气象局派出大批学生,奔赴各地农村宣传防雷知识,多次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奖励。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以后,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及专业优势,派出800余人的宣传和志愿者队伍,进入灾民安置点及广大农村地区,宣传和普及防雷知识,积极协助灾区抗震救灾。特别是学院国防生队伍,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一方面为积极维护安全、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在国防生党支部的号召下成立了抗震救灾突击队,有组织有纪律地参加抗争救灾志愿者活动。在成都火车北站、火车东站、双流国际机场、空港货运中心乃至江油抗震救灾第一线都活跃着学院国防生、志愿者的身影,涌现出一批象
蒙祖海同学这样的抗震救灾典范。
国家级教学团队:大气探测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探测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首批全国气象教学团队:气象雷达系统教学团队
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各项工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课外实践能力,促进本科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学院自2004年开始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经过建设,已经同3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单位挂牌建立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按照协议约定,校外实习基地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教师、学生实习,并委派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以保证实习效果。
优秀毕业生
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长期以来,为气象、电子信息工程、国防、民航等部门和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近年来,我院积极整合学院资源,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毕业生除了到我校继续深造外,还向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优秀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还有到华为、IBM、生物医疗行业、大疆、四川迈普、海康威视、振芯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优秀的企业工作,部分校友已走上领导岗位。(以上为部分校友,详情请参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校友总会)
面向未来,作为全国高校中唯一从事气象探测工程与技术人才培养的单位和中国信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Base in China),成信大电子工程学院(大气探测学院)将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气象事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