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软学院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境内民办高校
成都东软学院(Chengdu Neusoft University),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
历史沿革
2002年8月12日, 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奠基典礼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隆重举行,四川省副省长邹广严以及当地有关政府领导出席了奠基典礼。这是东软集团与东北大学继大连、南海之后,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IT专业学院。
200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开展高职专科教育,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2004年3月18日,成都东软学院取得接受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生资格。
2005年4月,学院获“国家火炬计划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9月,学院获“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
2010年6月,学院成为中国软件名城(成都)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成都东软学院,成为四川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
2013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7月8日,学校注册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中国网站。
2015年4月,经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并批准,学校在川招生的软件工程专业从2015年起调整到本科第一批录取。5月,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
2016年,学校成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
2017年7月,学院的“成都东软学院SOVO众创空间”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确定省级众创空间
2019年11月,在成都东软信息学院等3所东软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专业基础上,百度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双方合作设立的“东软百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
2020年4月,学校“SOVO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是四川省第一所经科学技术部审批获得该称号的民办高校。
2020年6月11日,学校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是学校第一所二级学院,也是四川省首家退役军人教育学院。
2022年,获批“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软件新工科基地”。
2024年5月,成都东软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止2024年5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设置31个本科专业,含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5大学科门类,专业涉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等。
师资力量
据《成都东软学院2019-202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55人,外聘教师17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21人,占比39.82%,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15人,占专人教师的74.77%。
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有1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参与学校英语、日语和专业课的教学;学校从东软集团思科SAP等IT企业聘请30多名教师到学院授课,同时定期选派在校教师到东软集团的相关企业参与开发。
2009年,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0年,王春秀教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
2012年,刘明理教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
2014年,张兵、杨瑞良2名教师被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四川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
2015年,钱永胜教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学科建设
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教学建设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4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课程48门,其中包括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一流课程2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
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先后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示范高校、成都市已建创新创业载体(苗圃)、 成都创新地标等,2017年成功备案四川省省级众创空间。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办学十五年来,学校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在全校范围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CDIO(构思 、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模式,依据IT人才能力指标,构建了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八大能力体系(技术知识与推理、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近三年累计1400余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4.5%。
合作交流
截止2024年5月,学校依托300余家校企合作单位、学校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多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与举办者及其合作伙伴、其他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深化治理层、设计层、任务层的校企合作对接,形成了“八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将产业需求内化成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能力指标,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深度融合,面向产业所需基本技能和专业实践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紧紧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始终致力于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多样性的学历、非学历留学以及海外交流、实训和工作机会。学校与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包括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徳大学、爱尔兰莱特肯尼理工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等60多所名校和多个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面向在校学生开展与国外知名高校间的交换学习活动,并为毕业生提供可靠的留学平台与海外就业咨询服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成立了旅游产业与技术研究所、普适计算研究所、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所、新媒体传播与应用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移动互联网实验室等8个校级研究所和实验室。
科研成果
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三年来,学校承担教育部及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71项,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成果转化等横向产学研合作项目19项;共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授权专利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6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篇,SCI检索论文6篇,EI检索论文9篇,ISTP检索论文5篇,其他国际会议论文26篇。
学术资源
截止2024年5月,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05万余册,藏书体系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艺术、外语、医学医疗等为重点并覆盖经济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门类,实行藏、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全网络、全开架服务模式。图书馆还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电子图书158万余册(含电子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大学校徽作为高校形象识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元素,是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突显大学的办学特色、承载大学的文化精神并透射大学的文化内涵的具象表现,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艺术创作,能够让人通过意象形象直观认知大学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
钟楼是成都东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着学校和东软学子的成长成熟,钟楼的钟声召唤着东软师生求知进取的心灵,激励着代代东软学院人学以致用、创新融合、贡献社会。钟楼的指针指向九点,象征着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发,充满朝气。A1座的廊桥巧妙融入了IT两个字母,代表信息技术,强调学校的IT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和专业特色。下方的波纹象征大海,象征着成都东软学院海纳百川的博大与智慧,追求开放、包容、自由的大学品格。
精神文化
精勤博学 学以致用
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精神的抽象和认同,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展示大学文化精神的名片。它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体现了学校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整体价值追求。
精勤,意思是精专、专心、勤奋、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唐•韩愈《进学解》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精”字强调探究、精专、专注、深湛、严密。“勤”字强调勤勉、勤奋。博学,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并且有博大包容的眼光与胸怀。《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这里的“习”字,含有践履的意思;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强调不但要“认识”,还要“实践”。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些思想都传达着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思想。
“精勤博学”强调的是为学为人的态度和原则,并诠释了“学”的程度、方式方法和范畴。作为成都东软学院的师生员工,首先要培养探究钻研、专业敬业的精神,保持专注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避免功利浮躁之风;其次要勤勉,大学之中,无论是教育者的治学授业、育人树才,还是学生的求学问真、实践创新及人格完善皆是在勤奋求知、勤勉践行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历练。要不怕吃苦、脚踏实地,用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精神追求卓越;再次,要广泛地学习,始终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不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丰富人文素养,完善品德,修炼身心,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还要有博大包容的眼光与胸怀,倡导兼容并包的大学之风。
“学以致用”旨在倡导将学与用紧密联系起来,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应用,并在应用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使所学能够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达成“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目标,彰显教育的价值和使命。这里提到的创新包括了更新、创造和改变三层含义,要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的引领创新功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大学应有的贡献。“学以致用”的校训强调在大学之中,既要求知,又要养志,更为运用。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从而完善自我、回馈产业、服务社会、造福民生。
“精勤博学”倡导的是一种精专勤勉的精神和广泛学习、兼收并蓄的态度,“学以致用”则诠释了“学”的最终导向的目标——“用”,强调将所学运用到具体实践应用中去。“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内涵范畴是广泛的,不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丰富人文素养,完善品德,修炼身心,从而运用到广义的“用”——学以求知,学以修身,学以实践创新,学以服务社会;“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主体范畴是广泛的,不仅仅包括成都东软学院的学生,还包括全体教职员工;“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时代范畴是广泛的,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引领未来。“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校训源于我校十余年办学积淀,源于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源于当代大学的使命责任。
创新、融合、进取
善思、善学、善用
爱心、责任、能力、创新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成都东软学院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空气清新、环境幽美。独具川西园林风格的校园里,科技、自然、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国内外学子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优质求学氛围。
成都东软学院的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及相关附属建筑均以专业标准建设,丰富的体育设施及其他文化活动设施是学生业余生活的保障。此外,校园内还设有邮局、超市、医务室、学生活动室等后勤配套设施,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校内的生活与学习。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成都东软学院.
2002年大事记.成都东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5: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