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发改基础〔2021〕1788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共建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编制的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12月10日印发实施。
印发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通知
发改基础〔2021〕1788号
重庆市、四川省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战略部署,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现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约束。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规划内项目不得随意调整功能定位、建设时序和建设标准,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工建设。项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建设方案、工程投资等发生重大变化,要履行规划调整程序。项目批复文件抄送我委,并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二是切实有效控制造价。要严把建设项目审核关,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强化技术经济比选,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科学把握建设节奏,避免过度超前或重复建设。
  三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要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市域(郊)铁路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政策执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稳妥推进规划实施,严格落实地方财政出资,并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具备条件后方可启动项目建设。建立持续稳定的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严禁以债务性资金代替财政资金,严格落实融资资金偿还来源,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违规变相举债,坚决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12月10日
规划全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共建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编制本规划。规划期至 2025 年,展望到 2035 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底线,依托重庆、成都为核心,强化双圈互动和对外辐射,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提升内联外通水平、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构建四网融合、枢纽衔接、运营一体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大力提升服务能力、质量效益和服务品质,打造高效率高水平的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支撑成渝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
(二)基本原则。
双核引领,科学布局。以重庆、成都为核心,强化“双核”间直接联系和对外联通、开放辐射。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打造布局协调、层次清晰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发挥网络整体效益。一体融合,高效衔接。加强各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设施一体融合、资源共享,强化线路枢纽能力匹配。统筹协调技术标准、系统制式、运营组织、制度体系,推动各层次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信息互联、服务共享,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加强 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通信等技术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创新投资、规划、建设、运营、土地综合开发等体制机制,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推进运输市场适度竞争,促进整体协同发展。绿色集约,安全持续。发挥轨道交通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和骨干运输优势,推动轨道交通与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应急保障能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出川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设施“一张网”,点线协调、衔接高效的枢纽“零换乘”,客货并重、联程联运的运输“一体化”。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 1 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 9000 公里以上、覆盖全部 20 万以上人口城市,形成重庆、成都都市圈 1 小时通勤圈,实现重庆、成都“双核”间 1 小时通达,“双核”与成渝地区区域中心、主要节点城市 1.5 小时通达,与主要相邻城市群核心城市约 3 小时通达。大宗货物年运量 150 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力争接入比例达到85%,长江干流主要港口实现铁路进港。轨道交通承担客运量、货运量占比大幅提升,有力支撑沿江货运通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点击参考链接阅读全文)
内容解读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约束。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规划内项目不得随意调整功能定位、建设时序和建设标准,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工建设。项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建设方案、工程投资等发生重大变化,要履行规划调整程序。项目批复文件抄送我委,并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二是切实有效控制造价。要严把建设项目审核关,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强化技术经济比选,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科学把握建设节奏,避免过度超前或重复建设。
  三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要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市域(郊)铁路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政策执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稳妥推进规划实施,严格落实地方财政出资,并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具备条件后方可启动项目建设。建立持续稳定的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严禁以债务性资金代替财政资金,严格落实融资资金偿还来源,严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违规变相举债,坚决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20 09:38
目录
概述
印发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