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编辑张古愚、刘幕耘,主笔龚晓岚,聘倪英昌任戏剧顾问,陈景琳任美术顾问,戏剧评论家齐如山、时宝敬等人题刊名。宗旨是“阐扬艺术,保存旧剧,提倡戏曲,沟通声气”。该报原四开二版,三日刊。后改四开四版,日刊。主要撰述人有李白水、刘菊禅、蒋勃公、程君谋、言菊朋、俞振飞、陈去病、朱双云、裴东离等。曾设四大名旦特刊,发表过《三代伶工录》、《国剧沿革简史》、《内庭歌舞追忆录》和梅兰芳撰《俄行的自我批判》等文章,及《
捉放曹》、《湘江会》、《铜网阵》等各家所藏秘本,该报另辟过《
酒后茶余》、《平剧电影一览表》、《朋lJ有天地》、《
诗钟》、《文虎》等栏目。
民国二十五年9月该报革新,版面固定化,具体栏目为:第一版,旧剧批判、演剧经验、技艺论述、伶工评价、声韵概况、近代演剧、图片;第二版,伶人动向、舞台动静、各地通讯、邀角经过、剧界大事、团体动态、铜图剧照;第三版,各种杂写、伶人生活、各类掌故、珍闻软事、梨园往事、菊部谍报;第四版有七种副刊,包括邮务长主辑的《通问号》,专门回答戏迷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蒋勃公主辑的《票友号》,专事介绍各剧种票友活动情况以及衰草主辑的《评剧号》、蔷蔽集辑的《电影号》、醉翁辑录的《歌女号》。按日轮流出一期。自此,该报理论色彩较前浓厚,史料更为丰富,文笔趋于严谨。成为上海戏剧报刊中有较大影响的报纸之一。它除在上海设立总部,还在无锡、南京、天津、香港等七十一个大小城市设立分行分所。
抗日战争期间,曾改为八开四版,民国三十四年6月底改为四开四版。约于同年秋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