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戍(拼音:shù)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执戈,本义是防守边疆。引申指戍守部队,甲骨文多用此义。用作名词也指驻守的士兵。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图1、2)的“戍”字由“人”和“”组成。戈是一种用于砍杀的兵器,普遍用于商周时期的战场上。“人”在“戈”旁,像是人在持戈守卫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字也由“人”和“戈”组成,但是甲骨文“伐”字戈刃与“人”头部交叉,以强调砍杀。
图3-7是金文,戈柄开始变弯,脚叉成了斜线,顶钩变为“Y”形了。到了小篆阶段,这个会意字讹变更大。“人”背向戈柄,戈脚变为长弧线。图10是汉隶的“戍”,是继承小篆的形体发展过来的,但己把小篆圆匀连转的线条变成点、横、折、捺等笔画,而且有了波势。至于小篆里的“人”,已变为一撇一点。以后,又相沿汉隶的形体,发展成为楷书 。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下】【戈部】伤遇切(shù)
守边也。从人持戈。
说文解字注
【卷十二下】【戈部】
“守边也”注:《春秋》曰:公子买戍卫。
“从人,持戈”注:会意。伤遇切。按古音读如兽,在三部四部。卫公叔戍,世本作朱,古音朱读如州。
说文通训定声
【卷十二下】【戈部】
守边也。从人持戈。会意。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通“荷”)戈也,与从戊从一之戌迥别。《诗·扬之水》:不与我戍申。《韩传》:戍,否也。《管子·地数》武王立重泉之戍。注:戍,名也。《尔雅·释言》:戍,过也。注:戍守,所以止寇贼。
广韵
伤遇切,去遇书 ‖戍声侯部(shù)
戍,遏也。舍也。从人荷戈也。伤遇切。八。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部】 戍
《广韵》伤遇切。《集韵》《韵会》春遇切,并输去声。《说文》:守边也。《尔雅·释言》:遏也。注:戍守,所以止寇贼。《广韵》舍也。《诗·小雅》我戍未定。
又《正韵》殊遇切,音树。义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一(横)②ノ(撇)③丶(点)④㇂(斜钩)⑤ノ(撇)⑥丶(点)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0:17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