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腮腺炎(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或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临床常见。成年人及儿童发生者其转归有显著不同。
临床表现
病员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反复发作腮腺肿胀而就诊。常为双侧位。肿胀发作有时和进食有关,并伴有轻微疼痛,这是因为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加且粘稠,排出受阻所致。不少病例的腮腺肿胀和进食并无明确关系,晨起感腮腺腺体部胀感,自己稍加按摩后即有“咸味”液体自导管溢出,局部随之松快。
临床检查腮腺轻微肿胀或不明显,伴发急性感染时皮色稍红,一般均属正常。导管口可有轻微发红,压迫腺体可从管口流出混浊的“雪花样(snowflake-like)”唾液,或为粘稠蛋清样唾液,甚至为粘液栓子而非唾液。病程较久者扪诊腺体硬韧感,腮腺导管呈粗硬索条状。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复发性腮腺炎发生于儿童者不同于成人。发病年龄从婴幼儿到15岁均可发生,以5岁左右的男童最为常见。间隔数周或数月发作一次不等,年龄越小,间隔时间较短;随着年龄增长,间隔时间愈长,甚或1~2年肿胀一次。青春期后逐渐自愈,极少病例仍延续发作。肿胀可以很突然,单侧或双侧。从涎腺造影观察,不少患儿双侧均显示涎腺末梢导管呈点状扩张(sialectasis),但常常只一侧发生肿胀。由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有自愈倾向,不少认为是先天发育不全所致。因为不少研究报告表明儿童期诊断为复发性腮腺炎者,成年后再作腮腺造影,原来所见的末梢点状扩张消失。但真正的原因仍不很清楚。
诊断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造影之前摄普通X平片是必要的,可以排除结石的存在。造影表现为导管系统部分狭窄,部分扩张似腊肠样改变;腺体部分呈斑点状末梢导管扩张。因此,文献上有称本病为慢性斑点状腮腺炎(chronic punctate parotitis)。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涎腺造影表现和SjÖgren综合征现已明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两者的关系和区别仍不十分清楚。组织病理方面二者有所不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表现为腺泡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腺导管增生扩张并有粘液细胞化生,周围及间质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而SjÖgren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良性洒巴上皮病变。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必须和流行性腮腺炎区别。流行性腮腺炎有接触史,常双侧同时发生,伴发热。腮腺导管分泌正常。
病理原因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均认为
唾液分泌减少及淤滞是重要的因素。严重的急性腮腺炎症发作以后,导致导管上皮粘液化生,唾液中粘液成分增加,是造成唾液淤滞的因素之一。腺内结石、导管口因创伤性炎症致瘢痕狭窄、主导管过细等,都可以造成阻塞部位远端扩张而致唾液淤滞,有人称此为阻塞性腮腺炎(obstructive parotitis)。复发性腮腺炎好发于腮腺的原因被认为是腮腺导管较长、较窄、易于造成唾液淤滞。
复发性腮腺炎患者的粘液脓性唾液作细菌培养,多为绿色链球菌或其他一睦致病力弱的球菌。是否就是这些细菌造成的腮腺感染意见不一,不少学者认为这仅是一种续发征象。
治疗措施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儿童和成人的治疗有所不同。在儿童要多饮水,每天按摩腺体帮助排睡,保持口腔卫生等;若有急性炎症表现则可用抗生素。成年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治疗基本原则同上,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能发现发病因素如结石、导管口狭窄,可先去除结石或扩张导管口(用钝头探针仔细插入导管内,先用较细者,再用较粗者逐渐扩大)。也可向导管液入药物,如碘化油、各类抗生素等。经上述治疗仍无效,可考虑手术。
手术治疗方式有二:一是作导管结扎术,可从口腔内进行(图1)。适应证的选择条件必须是腮腺导管系统经抗生素反复冲洗,粘液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或停止方可施行。结扎术后可口服硫酸阿托品片,每日1~3次,每次0.3mg,共服用3~5日。腮腺区加压包扎,以促使腺体萎缩。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粘液脓性分泌物自发破溃疡或形成潴留脓肿。手术方法之二是在各种保守治疗及导管结扎术失败而病员有手术愿望时,可行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由于长期炎症的影响,纤维组织形成而周围组织粘连,分离面神经经较为困难。术后如有面瘫表现可用维生素Bi及B12并配合理疗。必须强调的是应将腺组织尽可能摘除,并应将腮腺导管全长完全切除,否则术后在残存导管段仍可能形成潴留脓肿。
针灸疗法
1.风热上扰证:取穴:翳风TE17、颊车ST6、合谷LI4、外关TE5、风池GB20。
配穴:咽红肿痛者,配少商LU11、商阳LI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2.邪毒炽盛证:
取穴:大椎GV14、曲池LI11、中渚TE3、足临泣GB41、颊车ST6、翳风TE17。
配穴:头痛甚者配风池GB20、头维ST8、腮腺肿甚者配少商LU1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3.热郁肝经证:
取穴:太冲LR3、曲泉LR8、大敦LR1、归来ST29。
配穴:高热者配大椎GV14、曲池LI1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4.邪陷心包证:
取穴:劳宫PC8、行间LR2、人中GV26、百会GV20、十宣EX-DU11。
配穴:项背强直者配阳陵泉GB34、大杼BL1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耳穴疗法
取穴:腮腺、颊、神门、交感、内分泌。
配穴:睾丸疼痛配睾丸穴。
毫针直刺或斜刺,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2次,3次为1疗程。也可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每周换2次,3次为1疗程。
刺络疗法
取穴:耳尖穴、少商、关冲、少泽,每次选2-3穴,用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用手挤压,放血3-5滴。
电针疗法
取穴:取腮腺炎刺激点(肿大腮腺之上缘处)、少商(双侧)。
针腮腺炎刺激点时由肿大之肋腺上缘呈45度角刺入,深约1-1.5寸,通电10-15分钟,起针后点刺双侧少商出血,每侧3-5滴,每日1次。
皮肤针疗法
取穴:合谷LI4、颊车ST6、翳风TE17、列缺LU7、外关TE5、二间LI2。
配穴:发热配曲池LI11、大椎GV14。
叩刺,中等刺激。
穴位激光照射
取腮腺肿胀局部。颊车(患侧)、翳风、合谷、发烧配大椎、曲池。
用3兆瓦氦-氖激光源光束或经光纤传输光照射腮腺肿胀中心,再照射穴位。每日1穴,每穴(或局部)3-5分钟,3次分1疗程。
灯火灸疗法
取穴:角孙穴TE20。
剪去病侧角孙穴处的头发,取灯心草点燃,迅速触点穴位,闻及声响后,立即将火移开。若腮肿不消,则次日可再次施灸。
预防常识
腮腺炎在人口密切和居室通风不良的春季容易流行,其潜伏期为7~14天,多发于5~15岁的儿童,一些成年人亦有发病。本病初起症状是:全身疲倦、口渴、不安、有时高热可达39度左右,突出表现是耳垂周围腮部红肿、压痛、张口或食酸性饮食使唾液分泌增多时,疼痛即可加重。位于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的腮腺管呈明显红肿状。病程一般是1~2周。
由于本病的发生是腮腺炎病毒经病人唾液飞沫侵入口腔粘膜及鼻粘膜产生
繁殖,进入血流后即形成病毒血症,所以本病在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口较多的电影院、市场等公共场所去。健康儿童一定不要去接触病儿,居室要做到常开窗通风。
若确诊为腮腺炎,就要被隔离,一般为三周时间,因腮腺炎病毒对紫外线极敏感,照射半分钟即可被杀灭,故对病人衣物、被褥要常日晒消毒。病后即应卧床休息,饮食清淡些,每天要用2%淡盐水
漱口。内服
板蓝根冲剂,在肿胀腮部外敷“
如意金黄散”,亦可服用“
抗病毒口服液”高热时须加服退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