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道人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慈航道人是《封神演义》的原创人物,属于明代小说中的神魔体系。为阐教十二上仙之一,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修行地为普陀山落伽洞。
角色设定
角色原型
《封神演义》中的慈航道人原型通常与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相关。而在道教中,慈航道人的形象来源有两种主要说法:
姓名由来
慈航道人的形象在《封神演义》中与观世音菩萨相关,但并未直接使用“观音道人”这一名称。可能是由于“观音”这个名字已经广为人知,所以作者选择了“慈航道人”这一称呼。随着《封神演义》的流行,“慈航道人”逐渐成为观音菩萨的别名,这一设定可以视为小说的独创。
角色背景
慈航道人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属于阐教十二上仙之一,修行于普陀山的落珈洞。在神话中,慈航道人因应天命降生人间,参与征战,完此劫数。在《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回中,他的来历被描述为:“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苍海变成尘。玉京金阙朝元始,紫府丹霄悟妙真。”
角色外形
在《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中,慈航道人的形象被描绘为:“面如傅粉,三首六臂。二目中火光焰里见金龙;两耳内朵朵金莲生瑞彩。足踏金鳌,霭霭祥云千万道;手中托杵,巍巍紫气彻青霄。”
角色能力
慈航道人的主要武器是一把剑。在《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回中,他持剑破风吼阵,与董全交战:“董全大怒,执宝剑直取慈航,慈航架剑应战。”在第八十三回中,他再次持剑与金光仙对战:“慈航道人手中剑急架忙迎。未及三合,金光仙便入四象阵去了。”
慈航道人的专属法宝为清净琉璃瓶。使用时,慈航道人将瓶口朝下,瓶中冒出黑气,能够将目标吸入瓶中并化为脓血。
慈航道人的座骑是金毛犼,金光仙的原形。在金光仙被擒获后,原始天尊命令将名牌挂在其颈上,成为慈航道人的座骑。
主要经历
出山破阵
慈航道人奉命与同门众仙帮助姜子牙破除十绝阵。他凭借定风珠,成功阻止董全阵中风刃,又使用清净琉璃瓶将董全吸入瓶中,从而打破了风吼阵。之后,在三仙岛,他和同门众仙被困于九曲黄河阵,最终被原始天尊、老子救出。又用定风珠,定住菡芝仙风袋,协助姜子牙杀掉菡芝仙。
助收殷洪
慈航道人下山协助赤精子收伏殷洪,催促赤精子尽快处理此事,最终通过太极图将殷洪化为飞灰。
万仙之战
万仙阵的战斗中,慈航道人使用三宝玉如意收伏金光仙并破了四象阵。
随后,他与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联手围攻金灵圣母,与群仙共同击破万仙阵。战斗结束后,慈航道人返回道场继续修炼。
归西方教
多年后,慈航道人修炼有成,成为西方教的观世音大士。
人物关系
相关作品
人物影响
因《封神演义》作者将取材于观世音菩萨的角色取名为“慈航道人”,《封神演义》流行之后,“慈航道人”便成为观音菩萨的别名。而这个别名,后来又被释、道吸收,称观音为“慈航真人”“慈航大士”。另外,这个别名也见于《太上碧落洞天慈航灵感度世宝忏》一书,体现了文学对信仰的影响。
农历六月十九日,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纪念日。这一天,佛教信徒举行大型法会,纪念观音菩萨的“成道”。而道教信徒则是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慈航道人”或“慈航镇人”。
人物评价
小说《封神演义》中,慈航道人是位“道术精奇、为善好乐”的阐教神仙,是昆仑十二仙中拥有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但小说塑造的慈航道人等一众神仙,参与阐截两教争斗、殷周封神大战,具有诸般嗔痴烦恼和私心,爱面子、爱门徒、爱法宝,所做所为悉同凡夫俗子,是异化的人、违教的仙,是神话文学里的神,不是道教、道经里不食人间烟火味的道教神。(《<封神演义>与神权》作者张颖、陈速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1 08:02
目录
概述
角色设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