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宗,中国佛教净土宗支派之一,实际创始人为太虚大师。因为弥勒菩萨,汉译为慈氏,依弥勒菩萨为宗主,以《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下生经》为依据而成立的宗派。
基本简介
「慈宗」乃公元一九三六年四月由
太虚大师所创立,太虚大师在中国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之「
雪窦寺」讲授《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时,以《慈宗的名义》为题,开发了历代中国高僧修习弥勒净土的现象、历史、传统,冠之以「慈宗」之名。但是,慈宗并不是一个新创立的宗派,正确来说,它仍属于中国佛教十大宗当中的「
净土宗」,为净土宗中的一支,故亦可称之为「弥勒净宗」。
太虚大师立了慈宗之名,对于慈宗的名义也做了说明。虚大师说:「『慈宗』,就是『弥勒宗』,梵语弥勒,此译为慈氏,依据慈氏为宗,乃立『慈宗』的名义。民国十二年元旦,我在武昌佛学院,选集《瑜伽真实义品》以明其『境』,《菩萨戒本》以轨其『行』,《弥勒上生经》以明其『果』,叫做『慈宗三要』。在叙文有几句话:『远稽干竺,仰慈氏之德风;迩征大唐,续慈恩之芳焰,归宗有在,故曰慈宗。』是定这个慈宗名义的缘起。」意思是说,虽到今时才立慈宗之名,但是,这个法门是可以追溯到佛世时的,因为景仰当时出世于干竺(今印度)之弥勒慈尊的德风而修学慈宗;亦可推前到佛法东传中国后的大唐时代,彼时弥勒信仰盛极一时,为了接续玄奘、窥基两位慈恩大师的芳焰而修学慈宗。也证明这个法门的传承是没有间断、没有问题的,因此称之为「慈宗」。
大师又云:「慈宗最重要者在宗奉『慈氏菩萨』,以『上生内院』(指求生欲界第四天的弥勒兜率净土)。比如念阿弥陀佛以求生极乐世界,专以阿弥陀佛为宗奉,持名、观想、实相之所念,皆在阿弥陀佛。此亦如此,专在慈氏如来。玄奘、窥基法师虽亦生兜率,然习法相唯识者不一定以上生弥勒内院为宗,也有宗慈氏生兜率的不习法相唯识。中国净土初祖庐山慧远大师的师父道安法师,已竟宗奉慈氏宗以求生兜率内院(道安大师是中国最早信仰、修学慈宗弥勒法门者,亦为慈宗第一代祖师),这是慈恩宗以前早有慈氏宗流行的意义。且求生西方弥陀净土的流行中国,在唐朝善导大师之后,推考唐朝以前还是修弥勒宗的来的多;如中国唐以前的古像以弥勒为多,唐以后才雕刻弥陀或西方三圣像,所以现在依慈氏为宗的慈宗渊源甚古。」说明慈宗的行人,第一个阶段以求生兜率净土为目的。也排除外人的疑虑,以为上生兜率净土必须修学「唯心识定」的谬知。
「若依全体广用来说,凡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弘扬之法门,教化之生类,都付嘱慈氏菩萨,在各种经律上也都讲到弥勒菩萨的因缘,如无量寿经中佛是也。以弥陀净土付嘱弥勒菩萨宣扬,而禅宗的初祖迦叶尊者也肩持释迦佛衣,入定鸡足山,以弥勒当下来生成佛的时候,出来交付,所以关于本师释牟尼佛所称大小性相显密禅净等法门,皆为当下来生弥勒佛,所『承前而启后』的慈氏宗之所宗;现在一切五乘、三乘、大乘;性、相、显、密的佛法都是弥勒菩萨所『担当宣扬』的佛法,由是融摄各宗派,以慈氏为大皈依处。而观察古今流传世上之佛法,在印度流行有三个五百年不同:初五百年三乘或小乘的佛法,现在流行世上是锡兰、缅甸、暹罗等处;第二五百年龙树、马鸣、无着、天亲等出世,将佛灭后隐没的大乘佛法,发扬光大出来,即现今流行中国、日本、朝鲜等者皆是;第三五百年显密大乘而并行,密宗独盛的时候,今流行西藏、西康、青海、蒙古之处者皆是,此诸佛法皆投各时各地之机宜而差别:溯其根源,都从释迦牟尼大圆觉海之所流出,而皆会于『一生补处,慈氏菩萨为承前启后之总枢』,如是观察,随机摄化的佛法,当可得证无上菩提之果,而向来宗派的区别,也可不须执定,是一非诸了。」
由此可知,狭义的慈宗法门是复兴弘扬「弥勒法门」;广义的慈宗法门是振兴延续释迦如来的「一代圣教」八万四千法。也有团结佛教、融合佛教之用意。因此,最后虚大师说:「然慈氏之现在一生补处果,当来究竟佛果,也由自证,离言之理境,而方便设立教化有情之内院净土,使上生者得不退菩萨果位,亦由修行以成。这样讲来,都有互涵之意;经云:『于释迦法中发菩提心者,行十善者。』皆得生兜率净土,依境起行,由行趣果,虽然互相通摄,也有各各特殊处以分齐限,大略可分五乘、三乘、一乘,及一乘的境、行、果的区别,也有经论可为共、不共佛法总纲要之概论者,慈宗以此不共法总明一切佛法义理浅深之意旨。故『慈宗』就是一切佛法的『总枢机』,也即从释迦佛大圆觉海流布在世上以度生成佛之佛法全体大用,皆会归宗依于当来下生慈氏佛,谓之曰『慈宗』也。」
思想
慈宗法门即是弥勒法门,
心照法师云:「慈宗既囊括佛教内外诸学,当为暗夜明灯,旱田甘霖。……慈宗智藏渊如大海,经、律、论、杂藏全备;禅、密、律、教法皆容;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五法贯穿;四谛、十二因缘、十善、四念处、八正道、七觉支、六度齐修。下摄含识入正道;上趣妙觉入圣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依先贤判教例,余今判『慈宗法门』为『究竟门』及『方便门』。
言『究竟门』者,近似于难行道、圣道门。修习四摄、六度、七觉支、八正道及四念处等。二谛融通,三学增长,学修并进,福慧双增。无论习禅、学教;无论著书、讲解;无论弘法、护法;无论学戒、持戒或受戒、说戒;无论翻译、批注;无论造像、建寺;无论礼拜、供养等,皆是精修究竟法门,以自力自度为主,兼仗他力。亦自度度人,自化化他。
言『方便门』者,近似于易行道、净土门。以称名持咒、赞叹供养、礼拜忏悔、发愿回向、印经说法等修行方法,深植善慧双根,努力精进,求得近果——上生兜率陀天亲近弥勒,听闻妙法得不退转;种得远因——得生龙华三会中,处华林园亲近弥勒,亲证菩提,蒙佛授记。无论求生『兜率净土』,还是求生『龙华净土』;皆得不退菩提,悟无生忍,得菩提觉。所以,但有人若欲背尘合觉、破迷开悟、远离轮回、求登圣位者,皆应修习此慈宗法门。
慈宗的慈宗学会
慈宗学会的发起人是太虚大师。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虚大师于「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演说『法备五乘、义周十宗』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法会完毕后,厦门地区的信众来求受皈依者甚众,因此机缘乃发起成立『厦门慈宗学会』,以宗奉慈氏菩萨,上生兜率陀净土的修学处所。因此,「厦门慈宗学会」是第一个成立的「慈宗学会」。此后直到一九四七年大师圆寂为止,前后运作共十五年。这期间由于日军侵华,和后期的内战,致使厦门慈宗学会如同虚设。
此后历经时年,不乏有虚云老和尚等往生兜率事迹,但「慈宗」之名以鲜有人闻,随着改革开发,宗教政策的完善落实,佛教迎来了复兴时期。太虚大师曾经立主改革的佛教,正在按照人间佛教的精神而不断发展光大。
二○○○年秋,湖南的心照法师,发大菩提心愿,弘扬弥勒净土,因此发心于湖南景星寺重组「湖南慈宗学会」。是虚大师后第一个恢复的慈宗学会,并刊印《熏修慈悲弥勒宝忏仪规》、《慈宗朝暮课诵》,还拟编辑慈宗学会会刊──《慈宗》。
二○○一年三月,台湾中和法明寺成立「台湾慈宗学会」,以绍继太虚大师之伟业,发扬弥勒法门,光大法相唯识学,破诸邪论,让人间净土得以早日实现,以此为志。
二○○三年七月,中国上海的慈能居士,亦信受、修学慈宗法门,发愿上生兜率,亲近慈氏,不仅著述了诸多弥勒经典的批注,亦写了许多弘扬弥勒慈宗的文章,誓愿一生弘扬慈宗,奈因种种障碍与困境,因而先行创立虚拟「上海慈宗学会」。
二○○四年一月,中国福建悲华法师志在兜率,心仪弥勒。仰太虚大师之心行,见数个慈宗学会复兴弥勒法门之举,愿起而效法,因此,于福建成立「悲华慈宗学会」。
从太虚大师一九三二年创立慈宗学会至今,共有四个慈宗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成立,默默的为复兴佛陀的教法(慈宗弥勒法门),努力的作出贡献。目前慈宗学会的任务与目的,大略归类,分为三点:一﹑复兴慈宗弥勒法门,提倡人间佛教,促进社会和谐;二﹑复兴佛陀一切教法,团结佛教显密共弘。身为「慈宗」的行者,当护持如来的一切法门,莫令断绝,一代接着一代,直至弥勒兴世。三、爱国爱教,维护佛教信仰纯洁,反对利用弥勒信仰蛊惑民众。
此外慈宗学会对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友好关系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浙江佛教协会与台湾慈宗学会屡有沟通,并拟在奉化雪窦寺共同筹建露天弥勒大佛。此举亦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法因上人传略
法因上人,河北容城人,生于一九一一年,俗姓孙,家境颇富。自幼聪敏,幼读私塾六年,勤奋笃学。二十六岁起日诵《金刚经》五十余部。 二十七岁皈依三宝,自学唯识,颇有心得。二十八岁莅陜西,依兴教寺方丈妙阔法师剃度出家,法名法因,号宝月,从师学唯识,深研教乘,昼夜不怠,深得师之赏识器重,并传授法相玄义与他,且精进持诵《法华经》,常一日一部。二十九岁受具足戒,禀持戒法,精勤讽诵群经,志存宣法。三十岁时,曾夜梦印光大师语道:「给你舍利子。」1980年,灵岩山寺创办佛学院,法师奇缺,无人授课。法因老法师于陕西终南山得悉。慨然前去,穷毕生所学,讲授法相唯识。
三十四岁时于大兴善寺创办巴利佛学院,当时太虚大师任名誉院长,妙阔法师任副院长,法因法师开讲《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后因经费拮据,办一届,历六年。四十岁时,回兴教寺任监院,帮助师父管理寺内外一切事务,道场兴隆,法缘广大,广开法筳,斋讲不倦。信众肃肃,洋洋济济,十方赞颂。法师刺十指血写《法华经》一部,立誓终身奉诵是经,每日中夜二时起身,讽诵此经一部,历经数十年不辍,深得法华幽旨。
1980年,法因上人正筹划兴教寺恢复事宜,苏州灵岩山寺佛学院明学院长听闻法师讲学甚笃,即至函聘请。因此他毅然于次年到灵岩山寺。时年已七十岁,而能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培养人才。他先后讲授《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论》、《唯识卅论颂》、《解深密经》、《显扬圣教论》、《维摩诘经》、《法华经》。课余书《法华经》、《华严经》、《大涅盘经》、《维摩经》、《观普贤行法经》、《弥勒成佛经》、《无量义经》等,并有经论批注。
平时课外,法师白天书经,早上三点起身诵《法华经》前四卷,晚间读后三卷,再四十八拜。过去,晚间可拜法华一千拜。熟读法华仅两个半小时,并可背下全经。一九八七年,上人除早晚诵法华经外,早上增诵《弥勒上生经》,晚间增诵《弥勒成佛经》。此举寓意深刻,一为意味他求生兜率净土,听闻正法;一为意味他将同弥勒降生人间,承释迦愿,普度无量众生,于龙华树下成佛向人间说法。
一九九二年农历六月初三日,上人自知时至,结跏趺坐,坦然与侍者和佛学院学僧握手告别,并付与众人青布条一缕,实为传法之意,随后安详示寂,享年八十二岁。荼毗后,得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四十颗牙齿无一损坏。尤为令人惊奇的是,火化后舌根完整无毁。
广行法师
广行法师,字慈昀,常自诩艺僧,实以诗文见长。师自幼皈依佛教,常诵《金刚经》《六祖坛经》,曾二度出家,第一次于五台山显通寺礼宏净老和尚修习密法。第二次于吴江小九华寺礼法因上人法子源玉法师正式剃度,同年以第四名成绩考入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二零零六年秋与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二零零七升入佛学院研究班的同时又考入南京大学哲学宗教系。授业恩师有道安老法师、梵果法师等,授业教授有楼宇烈、赖永海、杨曾文,米寿江、雷应行等,二零零九年毕业分配至太虚大师入灭道场上海玉佛寺。
广行法师因受师父以及师公影响,立誓弘扬慈宗,世世护持《弥勒成佛经》。广行法师常以慈宗门人自许。亦提倡诸宗并弘,曾先后受觉囊派时轮金刚七级灌顶,修大轮金刚陀罗尼总持法门,大轮五部咒。佛学院期间先后学习《摩诃止观》、《天台四教仪》、《教观纲宗》、《弥陀要解》、《印祖文抄》、《四书五经》。
有感于上海慈宗学会无人继嗣,乃决心护持。师提倡素食,提倡以戒为师,提倡发菩提心,提倡有能力者皆受菩萨心戒。修行上提倡外事密,以发愿护持《弥勒成佛经》为慈宗入门必须,发愿随弥勒菩萨降生娑婆,亲见龙华三会为宗旨。对一些学人,他示范念阿弥陀佛法门,若人问与慈宗本旨相违否,法师答:佛佛道通,岂有违背,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在世以弥勒菩萨为典范,持戒诵经,临终少违缘,往生愿得上品上生,证等觉妙觉位,等待倒驾慈航之时,正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亦可随弥勒下兜率广度众生。
太虚大师
远稽乾竺,仰慈氏之德风;迩征大唐,续慈恩之芳焰:归宗有在,故曰慈宗。三要者:谓瑜之真实义品,及菩萨戒本,与观弥勒上生兜率经也。义品、戒本,慈氏之说;经则释尊谈慈氏者,故皆宗在慈氏,如次为慈宗境行果之三要也。
夫世亲大师尝集境行果为三十颂,回施有情;护法诸师解之,大义微言灿然矣!是曰成唯识论。第明境繁细难了;而制行期果,又非急切能致,慧粗者畏焉!或耽玩其名句味,乐以忘疲,不觉老至,造修趣证者卒鲜!今易以解此真实义,持此菩萨戒,祈此内院生,既简且要,洵为人人之所易能。然真实义诠境之要,菩萨戒范行之要,闻者殆无间然;至观上生为获果之要,必犹难首肯,兹申论之:
夫知有无上菩提,又知有已得垂得此无上菩提者,复知自他有情皆有能得此无上菩提之因性,且尝自期于必得之者。顾人命在呼吸间,一旦无常,即成隔世;若于生死犹未自在,非藉佛菩萨摄持之力,则于所志之事,诸趣流转昧忘可虞,故须急欣净土、亲上圣之务;否则上无以圆大觉,下无以济含识,近无以净一心,远无以事诸佛,不亦唐功寡效乎?然十方诸佛刹,虽有缘者皆得生,而凡在蒙蔽,罔知择趋;惟补处菩萨,法尔须成熟当界有情,故于释尊遗教中曾持五戒受三皈称一名者,即为已与慈尊有缘,可求生内院以亲近之矣!况乎慈尊应居睹史,与吾人同界同土,而三品、九等之生因,行之匪艰,宁不较往生他土倍易乎?一经上生,皆即闻法不退大菩提;与往生他土犹滞相凡小者,殊胜迥然矣!故斯经实为一生成就不退佛果之秘要,曾发无上菩提心者,不可不奉持以靳向焉!甲子元旦之旦,释太虚敬叙。(见海刊五卷一期)
慈宗传承
「慈宗」本是「寓宗」,非为「流宗」。传承的方法有许多种,除了密宗不说,在中国内地的各大宗派里,有手手相传、口口相授、心心相印等诸种。在中国禅宗里,有袈裟表信传承、示偈表信传承、指名表信传承、遗言表信传承等诸种。此外,还有遥嗣、私淑、代传等诸种。弥勒法门是中国最早传入的净土思想。早期非常盛行,从古至今但从未间断过,但却没有直接的传承记载,但却有类似净土宗由后人编列成共十三位祖师的方式,最早由褚柏思居士编列的「十二祖」、贤首居士编列的「十二祖」及宗逸法师编列的四十位「中华慈宗诸祖」和三位的「慈宗学会诸祖」等,文繁今不附录。兹将历史上每个朝代修持弘扬者列举如下:
东晋襄阳檀溪寺印手菩萨道安大师(312—385)
南齐建康灵味寺宝亮法师(444—509)
北齐洺州卢氏宅昙衍法师(503—558)
北周相州合水寺大统法上国师(495—580)
隋朝长安兴善寺道江彦琮法师(557—610)
隋朝长安普光寺明洪法师(?—650)
唐朝长安玉华寺玄奘三藏大师(600—664)
唐朝长安终南山澄照道宣律师(595—667)
唐朝长安慈恩寺洪道窥基大师(632—682)
唐朝濮州报成寺慧云大师(655—713)
唐朝越州宝林寺希圆法师(?—895)
后梁会稽四明山不用无作禅师(853—909)
后唐洛阳长水寺令諲法师(865—935)
后晋太原永和寺三学院息尘头陀(875—937)
后汉棣州开元寺德正恒超法师(877—949)
后周宋州广寿院智江法师(885—958)
北汉并州崇福寺法宝继伦法师(919—969)
北宋西京广爱寺宣教普胜法师(917—970)
祖辽代京师奉福寺莫照非浊国师(?—1063)
北宋东京法云寺大通善本禅师(1035—1109)
金代真定龙兴寺通照守千法师(1064—1127)
元朝泉州开元寺断崖妙恩禅师(?—1293)
元朝金陵天喜寺云岩志德禅师(1235—1322)
明朝天台石城寺守庵性专禅师(1534—1606)
明朝天台山慈云寺幻为如惺禅师(1567—1638)
明朝杭州昭觉寺新伊大真法师(1580—1650)
清朝肇庆鼎湖山在犙弘赞律师(1611—1685)
清朝喜州圣寿寺法传源悟法师(1630—1695)
清朝湖南黔阳县蟠龙山宗信法师(1638—1707)
清朝句容县赤山般若寺法忍本心禅师(1845—1905)
民国浙江奉化雪窦山太虚唯心大师(1889—1947)
慈宗演派
慈尊法雨盛中华,净土宗风遍万家。
唯识天台连俱舍,禅那律密系莲花。
道安法上彦琮起,玄奘窥基鸿楚祚。
贞晦息尘因志德,太虚开派振清雅。
慈宗法派
慈门广大,祖道中兴。
天竺震旦,同听法音。
欣升兜率,随佛下生。
龙华胜会,入寂灭城。
法因上人法脉演派
妙法如海, (待考……)
慈宗源流
慈宗第一代祖师 太虚唯心大师
慈宗第二代祖师 兴善妙阔法师
慈宗第三代祖师 宝月法因法师
慈宗第四代传人 文峰源玉法师
慈宗第五代传人 海承广行法师
破邪显正
慈宗经由太虚大师重新立名和成立学会以后,到目前为止得到十方公认的慈宗是以两种方式传播的。第一种是传承方式,第二种是学会组织方式。传承方式是指太虚大师以及向后他的弟子和学生中代代相承的关系,目前公认的太虚大师慈宗传承只有两系,一个是法因法师(妙阔法师弟子)系,一个是惟贤长老(太虚大师心印弟子)系;学会方式传播的目前只有台湾沙波山法明寺传承系,大陆没有任何一个正式取得国家宗教部门认可的慈宗学会组织。
鉴于近来大陆河北和山东某地假弥勒法门和慈宗名义的组织和活动,无论从慈宗传承和学会两方面讲都不具有正统性,既没有得到慈宗正统传承也没有国家宗教部门的认可,所讲和传习的教义是否为正法有待详审,望对弥勒法门和慈宗有兴趣的广大信众认清正法,明细传承,不要盲目跟从,错误的进入邪见的圈网之中。
惟贤长老
惟贤长老,四川省蓬溪县人,生于1920年。长老亲近太虚大师十年,深得太虚大师“八宗平等、人生佛教、菩萨学处”思想心印真传,始终按照太虚大师的志向在努力,主张佛法为现实人生服务,倡导慈悲济世的莲花精神,不遗余力践行人间佛教,是国内率先发起慈善救济的宗教界人士。现被教界内外尊为当代著名高僧、法门领袖、唯识学泰斗、国学大师。
惟贤长老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