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乌夜啼》是唐代诗人
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借鸟说事,以鸟喻人,告诫社会要以孝为先、以孝为大,表达了对亡母的思念之情,并用以赞叹母子的亲情和慈孝的美德。
⑽
吴起: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81年。
战国名将,
鲁国人。他曾为了追求功名,在母亲去世时,不回家料理丧事。
该诗作于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诗人母亲病逝,诗人为母丁忧退居下邦,诗人与母亲陈氏感情深厚,母亲去世让诗人悲痛万分,遂作该诗。
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慈乌失母后的动人场景:“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乌鸦的这种行为让人感动,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乌鸦是一种会反哺的动物,人们也从它们的身上学习孝道。实际上诗人也是在做铺垫,动物都能如此孝敬长辈,那么作为人更应该如此了。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鸟,鸟中之曾参。”过去吴起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哀叹这样的人,他的心真是禽兽不如。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里的孝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
香山居士。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元和年间(806—820)任
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
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
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
老妪听懂为止。与
元稹并称“元白”,与
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
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