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老”(愤怒老人,AngryOldMan)是一个稀有词汇。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流行着且批量生产着的是“愤青”,老人们则普遍遵循着“罗素箴言”——老人应该是入海处的河流,恬淡、飘逸、磨灭尖锐,自然也就不必对周遭的邪恶和人存的困境太在意。
简介
做“
愤青”容易,做“愤老”就有些难。前者是不成熟的且飘浮云端的理想主义者,栽几次跟头便从天上落地,恍然大悟地从俗入流;后者是成熟地基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阅历和
思想的沉淀使得他们对大流或者说主流的某些丑陋和歪道偶发怒言,却也老辣地拿捏着主流所能容忍的边线。
愤老特点
对于大多数沉默的人来说,“愤老”确实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他们没有资格,也没有胆量去说,但是“愤老”有。用“愤老”的话说,这些一般群众对和民是“远着骂,近着怕,见面打哈哈”。
敢于并善于说话的“愤老”并不因此就是沉默者的利益代言人,后者虽拙于发声,但心里明白,他们知道“愤老”们愤怒的真实原因。
愤老不同于愤青的一个显著之处,在于他们具有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经历。这种对比经历使得他们对当前现状有着更宽和更高的视野。
他们亲身经历了整个变迁的过程,知道当今现实的来龙去脉。他们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就有了历史的尺度。他们深切体验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如:物质财富的增加、消费选择自由与个人言论自由的增加),也目睹了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溃败等负面过程。
代表人物
袁伟民
袁何之争2009年10月,受大众关注度最高的,是“体坛愤老”袁伟民。袁伟民曾经带领中国女排获得无数殊荣,被全球华人瞩目数十年的袁伟民,2004年以后已经淡出体育官场,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从纷扰俗世中超脱的他,从回顾到反思,写一本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如同重磅扣球,狠狠地砸出了无数火花。
书中的争议处很多,从暗批(其实已经批得很明)
何振梁在申奥过程中拖后腿,到爆料马家军“嗑药不倦”,到反思中国体育的“唯金牌论”,体坛“愤老”袁伟民以硬挺的身段写下自己在中国体育事业中数十载寒暑的经历,为世人掀开了中国体育铁幕的一角。
周瑞金
《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与人用笔名“皇甫平”发表《改革不可动摇》系列评论,为当时停滞不前的改革摇旗呐喊,引发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激烈交锋。1992年初,中国最高领导人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力挺改革派,“皇甫平”声名大噪,成为宣扬改革的一面旗帜。按理说,出身官方传媒的深宫,享受着丰厚的退休待遇,本不必再指点江山,引来争议。但是这位愤老,一口气写了两万字的长文,总结了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极其有针对性地提出,国家必须与“
特殊利益集团”切割,以推进基层民主,遏制基层权力失控,以反思维稳逻辑维护长治久安。
《人民日报》出身的“愤老”下笔洋洋万言,一下就打在缠绕中国进一步发展恶势力的七寸上。明眼看中国时事的人都知道,中国进入21世纪来,国进民退的大趋势,让部分国有垄断企业,以及不少具有官员背景的强势民营企业,以公权力为靠山和保护伞,肆无忌惮地赚取超额利润,寻求高额,甚至是非法资本回报。
对比愤青的价值
愤青,又做“粪青”,在网络上已经是耳熟能详的重要群体。和“愤青”相比,“愤老”们看过的潮起潮落更多,很多元老级的人物甚至是参与了国家建政从“阿尔法”到“欧米茄”的全过程。因为有着对历史过程的亲身体会,他们对治国方向的失误和政治上的误读,有着无人能比的深刻领悟,甚至是直觉判断。
和“愤青”相比,“愤老”们掌握的资源和渠道更多,他们言论更能够得到最高层的倾听。得到“愤老”背书的言论和思想,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存活空间,引起社会的更大关注。和“愤青”相比,“愤老”们已无后顾之忧,“人走茶凉后”,根本不必再看他人脸色行事。而他们距盖棺论定不远,总要在说了一辈子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后留下一点真话,很多故事,若非历史的当事人说出来,公众永远也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