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回顾》是英国剧作家
约翰·奥斯本创作的戏剧,首次出版于1956年。
内容简介
《愤怒的回顾》是一部三幕剧。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中部杰米的家中。
该戏的第一幕发生在4月的一个星期天的傍晚。杰米百无聊赖,又无处可去,无奈只好呆在家中与克里夫读报,看艾丽生熨衣服。他对报上所写的新闻无动于衷,可又为自己麻木不仁的态度感到震惊。他觉得自己生活在绝望中,年轻的生命将转瞬即逝。于是,他又开始向艾丽生挑衅、讥讽、挖苦乃至刻意谩骂,以便激怒艾丽生,挑起一场争吵,痛痛快快地发泄一番,来打破这平静、单调的生活。然而,受过良好教育的艾丽生却一味地克制忍让。善良宽厚、乐于助人的克里夫和杰米与艾丽生住在一起,在他们家庭矛盾中一直起着缓冲和调解的作用。他一面制止杰米,一面安慰艾丽生。可杰米却变本加厉。克里夫终于忍无可忍,和杰米扭打在一起,但又不慎撞倒了艾丽生,熨斗烫伤了她的胳膊。杰米终于冷静了下来,走出门外。克里夫留在家中安慰艾丽生。艾丽生向他倾吐心中的烦闷,说杰米彷徨消沉,表面上是满腔愤怒,内心却敏感脆弱。她最近怀了孕,可没敢告诉杰米,因为两人经济拮据,无法生活。艾丽生说着,与克里夫像情人一样拥抱在一起。杰米刚巧进屋,却视若无睹,自顾自地坐下来读报。此刻的他心情已有所好转,与克里夫说笑打闹了一番,又向艾丽生道歉。两人言归于好,玩起了“黑熊与松鼠亲热地拥抱在一起”的游戏。可惜好景不长。当艾丽生去接电话的时候,杰米翻到了艾丽生与母亲的往来信件,因信中从未提到过他而发起火来。更糟糕的是,艾丽生接完电话回来说她的好友海伦娜要来此借住。杰米视海伦娜为仇敌,这一消息无疑使他火上浇油,再次大发雷霆。第一幕也就在杰米的咆哮声中降下了帷幕。
该戏的第二幕两星期后的黄昏。艾丽生与海伦娜坐在炉前回忆往事。四年前,艾丽生爱上了家境贫寒的杰米,不顾家人,特别是母亲的反对,毅然脱离家庭和杰米结婚。婚后,杰米离开了他所厌恶的大学,但却找不到工作。他们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只得寄宿在杰米的好友休家中。休也对社会愤懑、失望,和杰米一样是愤怒的青年。休和艾丽生由于不同的阶级出身,彼此讨厌对方,甚至憎恨对方。他和杰米经常带一帮人到艾丽生认识的人家去骗吃骗喝,诓诈钱财,自称这是对资产阶级的宣战和对社会的反抗。然而休自己却要靠母亲挣钱来养活。最后休悲观地认为英国完了,唯一的出路便是离开这个国家。和杰米经过一番争吵之后,休只身到国外去了,而杰米则在休的母亲的帮助下摆了个糖果摊,勉强度日。海伦娜听完艾丽生的经历后,劝艾丽生回家。这时杰米和克里夫走进屋来。对他们来说,海伦娜是一位极不受欢迎的人。他们挖空心思以恶言攻击,想把海伦娜赶走,可都无济于事。杰米又开始恶意诅咒艾丽生的母亲,直到有电话找他才离去。杰米接到电话得知休的母亲已奄奄一息,想见见杰米和艾丽生。休的母亲勤劳善良,一生都过着苦日子,杰米很尊敬她,而艾丽生却认为她很无知。杰米此时心情沉重,恳求艾丽生同他去。可心灰意冷的艾丽生已决意离开杰米,她不顾杰米的恳求,径自和海伦娜到教堂去了。
海伦娜自作主张,给艾丽生的父亲打了个电报,请他来接艾丽生回家住一段时间。而海伦娜一方面同情艾丽生,另一方面又被杰米所吸引,对他产生了好奇心,于是在艾丽生走后,她决定留下来与杰米一起生活。杰米回家后看到艾丽生留给他的信,十分气愤,并认为艾丽生对休的母亲太绝情,甚至连一束花都不送到葬礼上去。当海伦娜告诉杰米艾丽生怀孕的消息后,杰米非但没有悔悟,反而咒骂起艾丽生和未出世的孩子来。
第三幕是在几个月后,又是一个星期天的傍晚,情景几乎同第一幕一模一样。杰米和克里夫在读报,所不同的是海伦娜取代了艾丽生站在那儿熨衣服,也代替了艾丽生成为杰米泄愤的对象。杰米一边看报纸,一边指责海伦娜,又与克里夫扭打在一起。克里夫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近于疯狂的生活,终于离开了这个家。克里夫走后,当海伦娜与杰米互吐衷情之时,艾丽生拖着流产后疲惫、虚弱的身子出现在门口。杰米嘲弄了一句便漠然离开。海伦娜又与艾丽生谈论起杰米来。海伦娜认为像杰米这样愤怒的青年生错了年代:“有时我听他讲话,觉得他认为自己还生活在法国大革命之中。当然,那儿才是他该去的地方。他不知自己在何方,也不知该往何处去。他从不做什么,也从不打算去做什么。”海伦娜说她不愿再留下来分尝痛苦了。尽管她爱杰米,可是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杰米回来了,看到海伦娜要走,他无动于衷,并冷漠地说:“人们都想逃避生活的苦难,尤其是爱情的痛苦……试图以爱情来欺骗自己是无济于事的。你不能陷在舒舒服服之中,而不弄脏自己的双手。”海伦娜走了,屋中只剩下杰米和艾丽生。杰米责备艾丽生为何对休母亲的去世如此冷酷,接着又回忆起他初恋时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奋力挣扎仍处于绝望境地的杰米对艾丽生说:“我也许是个失败者,但只要你爱我,失败又算得了什么。”艾丽生被深深地打动了。失去了孩子的她此时也感到自己处于失败的境地,决心投身于这地狱般的现实生活中与杰米同甘共苦。她说:“我不要做圣人。我要做个失败者。”但前途又在哪里呢?他们只好又像往常那样,求助于逃避现实的办法:拥抱在一起,把杰米称做熊,把艾丽生称为松鼠,躲进那黑熊与松鼠亲亲热热生活在一起的幻想世界中去了。
人物介绍
杰米
主人公杰米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出身于工人家庭,受过大学教育,生性敏感,能言善辩,但言辞粗暴。他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为生计所迫,与朋友克里夫摆起了糖果摊。杰米不满社会现实,痛恨资产阶级,愤世嫉俗,再加上生活在单调、无聊的狭小空间之中,更使他精神上的压抑达到了极点。
艾丽生
出身于一个退伍军官家庭。她天性热情,诚实,慷慨,坦率。4年前,这个漂亮的资产阶级小姐认识了穷大学生吉米,抱着好奇心爱上了杰米。家里极力反对,她仍然不改决心,毅然脱离家庭和吉米结了婚。婚后,吉米没有稳定的工作,两人寄住在吉米的朋友休家。
作品鉴赏
戏剧主题
《愤怒的回顾》戏剧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英国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同时表达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愤怒的回顾》生动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思考现代人的问题的机会。现代问题的结果令人毛骨悚然,它会挑起敏感的人对现实的不满。所以“愤怒”是《愤怒的回顾》的重要主题。吉米的愤怒是战后一代青年的愤怒,他是那一代青年的代言人。“吉米”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愤怒的青年”的代名词。
除了反映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怒之外,《愤怒的回顾》还表现了社会异化主题。吉米所代表的青年人本应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他们并未被社会所接受,一直游离于社会大潮之外。所以他们一直受到幻灭感的困扰,感到孤独和压抑,百无聊赖,只能靠读报和争吵打发时间。他们所居住的小公寓是他们与外界隔离的真实写照。另外,吉米同妻子之间也存在着隔阂,他们的夫妻关系完全处于不稳定状态中。吉米难以容忍妻子对他采取忍耐与宽容,认为这表现出中产阶级的冷漠与傲慢。所以他对妻子的责难完全出于他对她的阶级的不满。从整个剧情看,这对青年夫妻之间的冲突越演越烈,只得分开。但他们后来又发现,彼此不能分开,只能一起面对这个单调乏味的世界,所以二人又和好如初。至此全剧又回到起点。愤怒的喧嚣并未解决任何问题,这也许是奥斯本故意安排的结局。
艺术特色
奥斯本戏剧的先锋性与同时代流行的荒诞派戏剧的先锋性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语言与角色的理解不同。荒诞派戏剧认为语言是无意义的,并在戏剧创作中摒弃语言的逻辑性,甚至排斥语言的存在与出现,但奥斯本不这样认为,他将语言作为表现人物内心的有力武器,通过语言这一媒介的力量来展现他在戏剧创作中的革新,因此突显的语言成为奥斯本在《愤怒的回顾》中展现出的又一先锋性。
奥斯本在戏剧创作中对语言的表达与选取做了革新性的尝试,在此之前,英国剧坛一直流行的是反映社会问题的风俗剧,这种戏剧以体面的资产阶级生活为题材,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上层社会或中产阶级的一员,或举止文雅,或风趣幽默,但奥斯本在《愤怒的回顾》中打破了这一模式。他塑造了吉米这个出身低微的小人物,并用粗俗的语言、暴躁的脾气将这个普通青年的性格弱点暴露在了舞台上:自私、粗鲁、挑剔、刻薄,毫无体面而言。这种粗俗的语言与之前温文尔雅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再配以吉米的咆哮式表达,在舞台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震撼效果与节奏感,展现出劳动人民口语表达中的直率与单纯。
《愤怒的回顾》中除了吉米富于激情的表述以外,他的肢体语言也蕴含了一定的先锋特征,比如猛烈的动作,“艾丽生:真抱歉,要不多一会儿就完了。吉米望着艾丽生,他的脚开始使人感到威胁地扭动着。忽然他一跳站起身来,从艾丽生的前边走到收音机前面去,猛地一下把它关上”。吉米猛烈的动作暗含了他的家庭教养和脾气秉性,他的不成熟是他与艾丽生婚姻出现危机的重要因素,吉米的一言一行都无不透露出他的个性与品行,在这样肢体语言的潜在表达下,吉米的性格也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舞台上。奥斯本极力运用这种语言形式来让观众获得直接的感知,形成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既个性化,又情感化,既有动作性,又有戏剧性,他使戏剧还原回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另外,关于角色的先锋性,奥斯本似乎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有所保留。在20世纪先锋戏剧艺术家眼里,角色的先锋性可以体现为演员独自一人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自说自话,这种表演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元杂剧,一人主唱,一角众脚的表现形式,但奥斯本并没有将《愤怒的回顾》创作成一个绝对的先锋剧,他只是借鉴了这种突显角色的模式,将吉米这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与剧中其他角色相比显得更加突显与醒目。剧中吉米大段的表述都类似于一人主唱的特点,他慷慨激昂、愤世嫉俗,有时又不知是在对谁说话,剧中隐含的观众似乎正是吉米想要与之对话的人,而与吉米粗俗的语言相对应的社会语境又恰恰是他所处的文化语境。
不管怎样,奥斯本在语言和角色上的处理都真实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简练、生动、深刻、有力是吉米所代表的工人阶级语言的特点。奥斯本在选取和处理时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它们,并成功地超越了之前戏剧对语言的处理,引起了当时观众的共鸣。
《愤怒的回顾》作为奥斯本先锋艺术的代表作,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创作手法上都给出了先锋性最好的体现,尤其是吉米大声的否定与充满激情的表达,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先锋艺术的冲击与震撼,可以说,奥斯本对表现主义的充分理解与运用成就了吉米这个底层社会的小人物形象,也使观众意识到,普通青年正面临着怎样的心理焦虑,这些都是之前仅反映中产阶级生活的戏剧所触及不到的一面。
《愤怒的回顾》中吉米经常不明原因地发怒就是表现主义中心理因素的直接体现,他在社会的工业化与生活的机械化影响下,精神、情感等方面均被忽略,对于安于现状、麻木不仁的中产阶级感到大为不满,于是表现主义就成为了先锋艺术家表达抗议的最好方式。从思想意识上来说,这种表现主义也是抗议性戏剧的最佳武器。
总之,《愤怒的回顾》中所体现的先锋文化,作为一种卓越的历史意识,使之后的戏剧创作有了一切可能。先锋派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不仅展现出艺术家们对艺术的大胆创新与尝试,更展现出环绕在其身边的革命思想。如果没有革命思想的援助,奥斯本不可能有如此勇气猛烈地抨击资产阶级,更不可能有如此独到的社会与政治见解,革命意味着他与大众文化的疏离与违背,也意味着他会因此受到排斥或陷入窘境。然而,先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敢为天下先”,奥斯本不顾一切反对将自己的革命意识传递给大众,最先将工人阶级的态度摆在资产阶级的面前,这给无数同等阶级的青年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作品影响
《愤怒的回顾》该剧于1956年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上演,被誉为“50年代最生动的一出英国戏剧”。它点燃了戏剧创作、表演、导演和舞台设计的革新之火,戏剧评论界由此也诞生了两个新的名词——“厨房水槽剧”和“愤怒的青年”。奥斯本也一举成名,成了“愤怒的青年”文学流派的带头人,在现代派文学史上屡屡被人提及。
《愤怒的回顾》不仅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在创作手法上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以鲜明的先锋特征与现代感,展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戏剧创作模式。
作者简介
约翰·奥斯本(1929年—1994年),英国剧作家,生于伦敦,父亲是商品图案设计师,母亲是酒吧间的女招待。在16岁时,奥斯本因打了专横的校长一个耳光而被迫退学,到社会上谋生。起初在一个报馆当记者,1948年转到一个剧团工作,担任演员和导演。1958年与人合资开设电影公司,自己编写电影剧本。比较重要的有:《卖艺人》(1957)、《保罗·斯利基的世界》(1959)、《路德》(1960)、《不能接受的证据》(1965)、《目前和阿姆斯特丹的旅店》(1968)、《的确》(1970)、《苏伊士以西》(1971)、《超然之感》(1972)、《自称是罗马的地方》(1973)等。在这些作品中,奥斯本虽仍然关注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但再未达到《愤怒的回顾》所具有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