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
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感,会意兼形声字。在字形上,金文中的“感”字(图A)由上部的“咸(表示全、都,兼表声)”和下部的“心(心脏形状,表示内心)”组成,两相会意,表示整个心受到震动,即感动。由金文到小篆有两种写法的战国文字,一种是上中下结构(图2):上部的“咸”中的一横和“口”合为中部的“日”;一种则承续金文的上下结构(图1)并演变为小篆中的“感”字(图3、图B)。隶书中的“感”字(图4、图C)承续小篆而线条化,楷书写作“感”(图D)。在字义上,“感”字的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感动)。由本义引申出触碰、觉得(感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感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感谢);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感染)。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情感)等。
《
唐韵》、《
集韵》、《
韵会》并古禫切,甘上声。《
广韵》:动也。从心,咸声。《增韵》:格也,触也。《易·咸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