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解释》是美国认知科学家丹尼特最重要、影响最大著作之一,也是心智哲学甚至当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本书全方位地探索意识现象。在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丹尼尔·丹尼特反驳传统的、常识的意识理论,提出一个全新的模型,广泛吸收来自
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信息。
以大师般的技艺,编织深刻的洞见丹尼特娴熟地汲取来自心理学、神经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的知识,写出这本精湛而重要的著作,清楚明白、令人激动,而又机智风趣——Douglas R.Hofstadter《集异壁》作者
《意识的解释》全方位地探索意识现象。在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丹尼尔·丹尼特反驳传统的、常识的意识理论,提出一个全新的模型,广泛吸收来自
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信息。我们当前关于有意识生命物(人类、动物,甚至机器人)的各种理论,都会因为此书揭示的全新视角而发生根本转变。
丹尼尔·丹尼特,哲学家、认知科学家,1942年生于美国波士顿,1963年哈佛大学学士,师从
威拉德·冯·奥曼·蒯因,1965年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师从吉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71年开始任教于
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创立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并任主任一职。首部著作《内容与意识》出版于1969年,随后出版《大脑风暴》(1978),《行动余地》(1984),《意向立场》(1987),《意识的解释》(1991,中译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达尔文的危险观念》(1995,中译本,上海科技出版社,即出),《心智种种》(1996,中译本,《心灵种种》,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大脑儿童:1984—1996论文集》,《自由之演化》(2003)和《打破魔咒:宗教作为自然现象》(2006)。另与Douglas Hofstadter共同编辑《心智之我》(1981,部分内容中译为《心我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 缸中之脑
2. 大脑里的恶作剧分子
3. 聚会游戏:“心理分析”
4. 预览
1. 潘多拉的盒子:意识应该被解秘吗?
2. 意识的神秘
3. 心智这个东西的魅力
4. 为什么二元论失势?
5. 挑战
1. 欢迎来到现象学公园
2.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经验
3. 我们对内在世界的经验
4. 感受
1. 第一人称复数
2. 第三人称视角
3. 异现象学的方法
4. 虚构世界和异现象学世界
5. 人类学家的谨慎魅力
6. 发现某个人实际上在说什么
7. 沙克的心智意象
8. 异现象学的中立性
1. 观察者的视点
2. 引入多重草稿模型
3. 奥威尔式的修改与斯大林式的修改
4. 意识剧场再访
5. 多重草稿模型在行动中
1. 飞逝的瞬间与跳兔
2. 大脑如何表征时间
3. 利贝论“回指”
4. 利贝论对意向的意识的主观延迟
5. 一次款待:沃尔特的预认知旋转式幻灯机
6. 遗留问题
1. 在意识的黑箱内部
2. 早期岁月
3. 脑里的演化,鲍德温效应
4. 人脑里的可塑性:布置舞台
5. 自动刺激的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发明
6. 第三种演化过程:弥母与文化演化
7. 意识的诸多弥母:虚拟机器将要安装
1. 回顾:多中生一?
2. 官僚体制vs群魔混战
3. 当词语想让自己被说出来时
1. 我们研究到了哪里?
2. 用简略概要来给我们定向
3. 然后发生了什么?
4. 乔伊斯机器的力量
5. 但这是意识理论吗?
1. 在心智之眼中旋转意象
2. 词语、图画和思想
3. 报告和表达
4. 僵尸、升级僵尸和用户幻觉
5. 俗成心理学的问题
1. 回顾
2. 盲视:局部的僵尸状态?
3. 藏针游戏:一种提升意识的练习
4. 修复的视觉:除了信息之外,还遗失了什么?
5. “填充”vs找出
6. 忽视:认知欲望的病理丧失
7. 虚拟在场
8. 眼见为实:与奥托的一次对话
1. 一根新的风筝线
2. 为什么会有颜色?
3. 体验我们的经验
4. 哲学的一种胡思乱想:颠倒的感质
5. “副现象的”感质?
6. 回到我的摇椅
1. 人类如何编织一个自我
2. 一个客户有多少自我?
3. 存在不能承受之轻
1. 想象一个有意识的机器人
2. 做只蝙蝠会是什么样子
3. 心智化和物质化
4. 意识得到解释,还是遭到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