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共和国
[美] 阿扎尔·纳菲西所著书籍
《想象共和国》一书由[美] 阿扎尔·纳菲西所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阿扎尔·纳菲西成年之后才挣脱伊朗的极权阴影,来到美国的自由世界,可是,她却因此发现了 一个矛盾的现实:在伊朗的极权社会中,文学被视为禁忌,人们冒着生命危险阅读;但在美国这个注重学有所用的世界里,文学却被挤到了边缘。在《想象共和国》中,纳菲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每个人都能抵达的自由国度,这个国度没有政治、宗教、种族或性别的界限,入境的唯一条件,是要拥有一颗敢于想象的心。
“远在世界划分国家与民族之前,我心里就有一个想象共和国,我可以轻而易举地逃往那里,躲开支配着我人间生活的恼人规矩。”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想象共和国》是对身处自由世界却放弃了阅读的社会的批判。它探讨的是为什么在民主社会下,人们依然需要读懂文学作品,拥有一个开放的头脑、一份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一种无法定义的逃离世俗的冲动,成为“想象共和国”的公民。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对民主想象的讨论,作者试图表达自由和民主并非轻易获得,人们需要为它们奋斗和牺牲。而书籍充当着重要的作用,人类需要一种寻求意义的热情,特别是当我们身处民主社会,我们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无知是自由最大的敌人。
在《想象共和国》中,纳菲西在不同的章节中分别有不同的侧重主题,比如马克·吐温的章节涉及到的是美国的文明建基于一种反叛传统的精神和个人主义的伸展;辛克莱·刘易斯的章节中侧重的是商业和消费主义对文明的冲击和侵蚀;卡森·麦卡勒斯的章节中侧重的是孤独的美国人形象,孤独成就了美国,但孤独也是消费主义大潮之下技术对个体的蚕食,造成的零落成泥的惨淡景象;后记中的詹姆斯鲍德温写到的民权运动,涉及到美国文明中的阴暗面,我们如何看到性别、种族和阶级这些大写的词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但所有的这些主题都与《想象共和国》中个体的想象力有关,而所谓的想象力,其实归根结底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民主国家里,艺术虽然不大可能再威胁到国家,但你可能被引入一种意识麻木之中,一种智识怠惰的状态。在纳菲西看来,改变这种状态最合适的方式是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因为“阅读小说是一剂解药,是一种对个人选择之力量的提醒。每本小说在核心处都有一个由至少一位主人公做出的选择,它提醒着读者,她可以选择做她自己,做与父母、社会或国家的要求相悖的事,并且听从自己微弱但至关重要的心声”。
其实这个话题已经是全球性的,阅读能力的式微,我们对文学的愈发轻视都和这种不能思考,不想思考的能力有关。波兹曼将这种思考能力的丧失归因于电视和因特网这种新的社交媒介发明之后,改变了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娱乐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一切思考都处在浅薄化、表面化、图像化的统治之下。任何阅读如果不符合娱乐的潜规则,都会被抛在脑后。阅读的日益小众化,出版经典的夕阳理论,媒体的愈发标题党故意的危言耸听等等,都与这种世人疏于思考有关。
正如纳菲西通过《想象共和国》所展现出来,想象力就是这种思考最大的表现,而阅读文学经典是思考能力的前提,用另外一名大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话说,假如我们读经典是为了形成社会的、政治的或个人的道德价值,那么大家都会变成自私和压榨的怪物,为了服膺意识形态而阅读根本不能算阅读。读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即成长为一个能够会用自己的思考理性摆脱自己的不成熟状态的个体。
作者简介
阿扎尔·纳菲西(Azar Nafisi)在伊朗长大,1981年,她因为拒绝佩戴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她从伊朗来到美国,开启了在自由大陆上的文学探索旅程。
2003年,纳菲西出版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迅速引起全世界关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了超过117周,到目前为止已经被翻译成32种语言。《想象共和国》是纳菲西的最新作品,她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告诉全世界的读者,文学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带给每个人自由。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05:4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