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色
汉语词汇
惭色,读音cán sè,汉语词语,意思是羞愧的脸色,出自《韩诗外传》卷一。
解释
亦作“慙色”。羞愧的脸色。
出处
《
韩诗外传
》卷一:“子贡
逡巡
,面有慙色,不辞而去。”
《晋书·何充传》:“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覩
升平
之世。’帝有惭色。”
唐·高适《酬庞十兵曹》诗:“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出入
公卿
间,
扬扬自得
、了无惭色。“
宋·沈作喆《寓简》卷十:“吾视花有惭色也。”
宋·普济《
五灯会元
》卷四:“师曰:‘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
宋·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力孱
气馁
心自知,妄取
虚名
有惭色。”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六回:“囊瓦备细详述了一遍,面有惭色。”
清·侯方域《太子丹论》:“其死也,将下见其始祖召公奭於九原,即引而进之周之先文王、武王之侧,亦岂有惭色哉!”
清·
彭端淑
《
为学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参考资料
惭色
.汉典.
惭色
.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0 16:41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