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拼音:jù)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本义为害怕、恐惧。由害怕、恐惧引申为忧虑、担心。又用为使动用法,表示使之害怕、恐惧,即恐吓、威胁。
形声字。图1是战国金文的“惧”字,字形上部为“
瞿(jù)” ,作声旁,表示读音;下部为“
心”,作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内心的状态有关。声符“瞿”本指鸟睁大眼睛怒视的样子,用在这个字里,应该也是对人惊恐之状的描绘。古代书法作品《
六体千字文》中,“惧”字篆书便简化为一双瞪大的眼(新附①)。《
说文解字》古文作从心、
䀠(jù)声(图2),声符“䀠”也表示心中恐惧而眼睛左右视的样子。后字形变为左右结构,作左“心”右“瞿”。楷书则把“心”写作竖心旁“忄”。现代汉字简化时,简作“惧”。“惧”是重组的形声字,是将声旁“瞿”改为“具”得到的。简体“惧”最早见于清朝龙启瑞的《字学举隅》。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和 1935年《简体字表》都收入了“惧”字。
“惧”由害怕、恐惧引申为忧虑、担心,又用为使动用法,表示使之害怕、恐惧,即恐吓、威胁。例如,老子说过这样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意思是老百姓不怕死,何必用死来恐吓他们呢?
“恐”和“惧”本义相同,都表示害怕,所以能组成双音词“恐惧”。如果细分,恐的程度稍重,含有惶恐不安的意思;惧含有警惕自戒的意思。畏也表示害怕,侧重在心里,感到威压。引申为心服、敬服,如:畏友、敬畏。
❶“忄”窄“具”宽,顶部“忄”高,底部左右旁齐平。❷“忄”首笔点在横中线。❸“具”,首笔竖在中线;框内三横等长,第三横在横下侧;长横从“忄”侧起笔;“八”,上合下开,底部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