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福路
广州市越秀区道路
惠福路是中国广州市越秀区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位于北京路以西,龙津东路以东。全程为东至西单行线。全路分东、西两段。由 北京路至广州起义路路口为惠福东路,广州起义路至人民中路路口为惠福西路。
背景介绍
道路旁著名建筑由东往西排列:大佛寺、惠福肉菜市场、五仙观、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路门诊部。
发展历史
宋代时,惠福路的一段称为大市街。1919年,市政府拆寺前街、惠福巷等建成惠福东路,拆早亨坊、大市街、安义街,建成惠福西路,为当时的主要商业马路。文化大革命时期,东、西、中三段龙津路和东、西两段惠福路,变称向阳路,其中惠福西路为“向阳四路”,惠福东路为“向阳五路”1981年复名。
特色
今日的惠福东路,由于邻近北京路步行街,有各国餐厅食肆,人流兴旺,往西则有较多经营招牌、广告、旗帜的小商铺;而惠福西路则有较多电子零件、配件的商店。惠福路属于广州东西走向的主要马路,民国时期广州所开辟的东西向马路大都建有骑楼,惟惠福路两边没有形成连续的骑楼街,因此在广州的气候下经常受烈日的直接 照射,于是当时的广州市政当局将惠福路定为首个马路绿化的试点,在路两旁种植树木,以荫行人。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时光,当年植下的小树已成为参天大树, 令惠福路成为广州城区内少数的林荫大道之一。
重要建筑
座落在广州市区中心繁华地带的大佛寺,其前身为新藏寺,始建于南汉时期(917~971),为当时二十八寺中“北七寺”之一(见《南海百咏-北七寺》之诗句,上应二十八宿)。规模不大,“梵宫佛殿而已”。宋代已默默无闻而废。元代(1271~1368)在新藏寺旧址再建殿宇,名曰福田庵。明代扩建,改名龙藏寺。寺院建筑,颇具规模。南控南城脚,北枕拱北楼;山门朝西,直通龙藏街(龙藏街后来也因此而得名)。明季,佛教渐趋式微,信徒减少,资金拮据,殿宇垂危,无能修葺,被当局改为巡按御史公署。清朝顺治六年(1649),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受命南征,直逼百粤,史称“两王入粤”。合围穗城,攻战持续10个月,公署遭战火摧毁(一说毁于野火),沦为废墟。
参考资料
惠福路.花城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8 08:47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发展历史
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