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贷是指
商业银行在“三有一符”(即有放贷能力、有放贷对象、借款人有
贷款需求、符合申请贷款条件)情况下,不愿发放贷款的一种经营行为。就在中国而言,这是由于中国社会
信用记录不完善所引起的。
放出
贷款会产生收不回的风险,银行可能会因为控制风险的能力不强而不愿放出贷款,宁愿将
货币存入央行获得并不算低的
利息收入。造成了有款贷不出,或有款不愿贷的现象,叫“惜贷”。
经营者、决策者指导有误。不能有效地组织发放
贷款,剩余闲置资金就不能生息获利,上存资金越多,赔钱越多,亏损越大;只有占足规模,用好资金,才会产生最佳效益。显而易见,“惜贷”的经营观是极其错误的。作为领导者,决策层要坚决消除“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的顾虑,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地引导和调动
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这才是上策之举。
1、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三岗”未形成真正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信贷管理体系。只有调查岗承担全部放款责任,审查、审批岗无任何责任牵挂。这样,不可避免地对信贷的准入存在着一定的偏松现象。
2、农信社出台的“信贷人员
贷款终身
责任追究制”做法欠妥。这种做法对解决人情贷款、关系贷款、不廉洁贷款、防范信贷人员发放贷款操作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一内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万万不可忽视。
是因为
金融危机之下,银行对于经济现状产生的悲观情绪。 银行会担心放出去的
贷款,会因为经济的不稳定而收不回来。 因为在金融动荡中,企业很难发展,销售量的下滑以及利润的下降可能倒最后会以
破产保护来亏欠银行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