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将成为一种新生代智能手机或
可穿戴设备应用软件,它可以依靠收集到的信息对你的行为进行更细致的“猜测”,从而帮助你完成日常工作。
情境感知(Context Awareness)技术源于所谓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研究,最早由Schilit于1994年提出。情境感知简单说就是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情境。众所周知,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个难点在于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境和环境。流行的做法是通过实地研究去了解用户情境,这种做法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成本过高,且样本量一般不大,如果要获取大样本的数据会耗费大量资源。情境感知计算的应用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得关于用户所处环境的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用户的行为动机等,特别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而言,手机的传感器技术对其用户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情境感知技术的对于
用户体验设计一个更加重要的方向是所谓的“主动
服务设计”,即计算机(特别是可移动计算机)可以通过情境感知,自适应地改变,特别在用户界面的改变,为用户提供
推送式服务。比如,手机铃声根据自适应变更为会议还是户外等。
情境感知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通过探测用户的位置将其应用到感知系统中,其中最具代表的两项工程是ParcTab和ActiveBadge。ActiveBadge系统中,RoyWant等人提出使用胸章的位置定位系统,根据这些位置信息将呼入的电话转接到离用户最近的电话机上,这被认为是情境感知最早的应用之一。之后,出现了很多基于用户位置信息的情境感知应用。例如,旅游方面,应用了情境感知技术的导游助手可以根据游客的位置进行景点推荐、路线导游;购物方面,可以根据顾客的位置进行商品推荐等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种类不断丰富,获得的情境信息也随之丰富起来,情境感知处理的信息不再局限于用户的位置。KangDong-oh等人建立了家庭网络,利用可穿戴的传感器,如ECF(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和SKT(skintemperature,皮肤
温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用户的身体信息,这些信息通过Zigbee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进行实时监测,甚至根据专家系统及用户的历史信息进行诊断或推理。此外,情境感知被广泛应用于
智能家居、普世办公、
精准农业等。
随着
智能家居和
可穿戴设备的广泛运用,未来的情境感知将在此基础上更加智能化,我们的设备会主动与周边的世界进行交互,成为我们与周边世界互动的门户。通过分析用户所处环境、状态甚至情感的信息,运用眼动追踪、触觉反馈等技术看懂和识别身体语言或手势,并更有预见性的做出相应准备。情境感知已是各家公司争夺未来市场的重点,
intel、Nuance、
Synaptics、
Apple等企业都提出了相关概念,有的已经推出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这一领域,未来将是情境感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