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用户的情报需求特点不同。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各国
情报学家针对各类用户分别进行过大量的有关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目前,探索人类情报需求共性特征的研究正在进行,在行为习惯、
情报源、 情报环境、 情报属性、情报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已取得一批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从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情报会议上宣读了有关情报需求的调查报告以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研究情报需求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研究成果明显增多,70年代至今,它是情报学领域中除
情报检索外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
苏联、 美国、日本、
英国等都将其列为情报学研究的重点,
国际文献联合会也曾两次召集该专题的国际讨论会。从已发表的调研成果看,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各类研究人员对情报的需求研究和利用研究,少量是针对其他用户的。研究工作的总目的是促进情报需求统一理论的形成。从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研究会更加注重环境因素的影响。
情报需求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按需求可分为普遍需求和特定需求;按时间特点,可分为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按表现形式,有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按明确程度,有具体需求和模糊需求;按内容特征,有知识型、消息型和数据型需求等等。影响情报需求的因素可归纳为环境因素和用户自身因素两大类。环境因素包括各层次的政治、社会和科技的影响、情报资源布局和情报服务等。 用户自身因素主要指专业类型、 工作性质、职务和受教育程度等。
60年代以前,很少开展对情报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情报需求研究工作基本是处于经验的水平上。近20年来,方法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开始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优点。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社会学中的一些研究方法, 如调查表法、访问调查法等, 同时辅之以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统计抽样理论和方法等。从而方法的设计更加科学化,并由于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更加灵活的方式,也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情报学界普遍认为现用方法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寻找一种能更真实反映人的情报需求行为过程及其实质的程序化方法和建立典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