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陵监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归直辖区县管理、邻村有小宫门村、西山口村、万娘坟村、大宫门村。
历史地位
悼陵监位于昌平卫星城西北6.1公里,十三陵镇所辖行政村。清代成村。因村址在明代为悼陵的神宫监所在地,故名悼陵监。
在明、清两朝,悼陵监村域内的这两处文物古迹均得到较好的保护。民国时期,思陵于30年代两度遭到土匪盗掘;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拆毁了思陵的围墙和砖石建筑,留给新中国的是残破的遗址。1992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古迹,对思陵遗址进行了清理,并修复了陵墙、宝城和城台,对陵园内的现有文物进行了复位和修缮,并派专人常年负责看护管理,使它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
悼陵位于悼陵监村北,袄儿峪东麓,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呈长方形,设殿门三间,享殿五间,两厢配殿各三间,殿后为石供案、石供器,案器后为墓冢。孝洁皇后自隆庆元年七月十七日(1567年4月25日)迁葬永陵后,悼陵虚置十余年。万历九年(1581年)十月,世宗皇贵妃沈氏死后葬入悼陵,其后,世宗的妃子文氏、卢氏陆续葬入悼陵,悼陵的规格就由皇后陵降为皇妃坟,悼陵监却保留了下来,仍旧执行看护陵园的职责。
在悼陵监村东,为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庙号思宗)的陵墓--思陵。因前十二陵的神宫监都是明朝设置的,而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没有设立神宫监。清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清王朝为各陵确定了守陵太监的人数,因思陵没有神宫监,太监们没有栖身之所,而悼陵监便近在咫尺,于是,看护思陵的太监们就寄治、借宿在悼陵监内。康熙年间,每陵设陵户3名(思陵4名),每户给地35亩;乾隆年间,每陵均设陵户4名,每户仍给地35亩。陵户们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娶妻生子,经过世代繁衍生息,遂形成村落。
村内资源
主要农产品:荔枝、欧洲萝卜、橙子、油桃、弥猴桃、无花果
村内资源:芒硝、铝土、锰、沸石
企事业单位:北京御禽园特种养殖中心,悼陵监村农工商合作社
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