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莲华经》是十六国时代昙无谶创作的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全经旨在叙述和赞叹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秽土成佛之广大誓愿,详述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时,以大悲心哀愍恶世无依无怙的苦难众生,誓愿摄取不净国土,作大饶益,调服教化烦恼愚痴的秽土众生,令得解脱苦海。
本经对净土行人之意义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曾为此经作序。他先指出世尊能于五浊恶世成佛,较十方三世佛更为勇猛,后世学人当亟思报佛重恩。
他又指出:虽然经中指出菩萨有四法懈怠、四种精进,赞叹菩萨于秽土成佛。但是此世界懈怠菩萨如恒沙,精进菩萨不满十人。是故世尊虽自取秽土,仍劝秽土众生,求生净土。我们当依从世尊之语,发愿往生净土,然后才能回入娑婆,度化众生,这样才能作第一精进菩萨。
是故我等当依蕅祖之言,体世尊之大悲,为报佛恩故,求生净土。得不退转,方能于秽土大作佛事,饶益有情。
本经也介绍了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诸佛菩萨因地的故事。这些对于净土宗学人来说,也具有的特殊意义。
附蕅益大师悲华经序
大悲释尊,能为难事,较十方三世佛,偏称勇猛。而悲华一经,叙述尤详。此经亦名大乘大悲芬陀利经,谓摄取净土菩萨如余华,惟大悲苦行善萨,如芬陀利华也。然释尊成佛,刹海微尘数劫。为众生故,于恒沙劫前,示作宝海大臣。其长子成佛,名宝藏。既劝轮王千子,及诸小王,供佛发心,各取净土, 后独发悲誓,愿取秽土。呜呼!我辈垢重障深,久为十方佛所摈弃,聚此五浊世间。自非释尊彻底大悲,何由得闻出世法要?当知:今日四众弟子,无非昔日曾饮大悲血、食大悲肉、受用大悲头目脑髓、及余身分者也!释尊舍无量血肉身分,令我辈成菩提种。我辈犹复不思报恩,尚可为人乎?经云:“菩萨有四法懈怠:一、愿 取净世界;二、愿于净众作佛事;三、愿成佛不说声闻辟支法;四、愿成佛寿命无量。有四种精进,一、愿取不净世界,二、不净人中作佛事,三、成佛说三乘 法,四、成佛得中寿。”此经宗要,概不出此。然懈怠菩萨,如恒河沙,而精进菩萨,迄今不满十人。故释尊虽自取秽土,仍劝秽土众生,求生极乐。苦口叮咛, 不一而足。吾辈信大悲语,即同大悲心,生极乐已,方可速入不净世界,于不净人中,说种种法,数示生灭,为第一精进菩萨。
吴兴唐宜之,甫读是经,不禁感泣。山东耿闇然,适闻是经,便誓流通。此皆释尊真实眷属,一切人中芬陀利华也!此经久行世间,五浊不难度尽。深心随喜,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