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铃木科
双子叶植物纲山龙眼目下的一科
悬铃木科(学名:Platanaceae),双子叶植物纲山龙眼目的1科。 高大的落叶乔木,具大型而掌状裂的叶片,有长叶柄,果体藏在膨大的叶柄基部,托叶大,上部平展而张开,下部鞘状。花雌雄同株,头状花序。
植物学史
悬铃木的化石广泛分布于北美、西欧及格陵兰的第三纪及白垩纪地层;在中南半岛发现有1种羽状脉全缘叶和多个球形聚合果的野生种Platanus kerrii,可能更近于悬铃木科的祖先。
《中国植物志》使用的分类系统将悬铃木科分入蔷薇目的虎耳草亚目,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将其分入金缕梅目,APG IV分类系统将其分入山龙眼目。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枝叶被树枝状及星状绒毛,树皮苍白色,薄片状剥落,表面平滑;侧芽卵圆形,先端稍尖,有单独一块鳞片包着,包藏于膨大叶柄的基部,不具顶芽。叶互生,大形单叶,有长柄,具掌状脉,掌状分裂,偶有羽状脉而全缘,具短柄,边缘有裂片状粗齿;托叶明显,边缘开张,基部鞘状,早落。
花单性,雌雄同株,排成紧密球形的头状花序,雌雄花序同形,生于不同的花枝上,雄花头状花序无苞片,雌花头状花序有苞片;萼片3-8,三角形,有短柔毛;花瓣与萼片同数,倒披针形;雄花有雄蕊3-8个,花丝短,药隔顶端增大成圆盾状鳞片;雌花有3-8个离生心皮,子房长卵形,1室,有1-2个垂生胚珠,花柱伸长,突出头状花序外,柱头位于内面。果实由多数小坚果集合成球形的聚花果,小坚果基部围有长绒毛。每个坚果有种子1个;种子线形,胚乳薄,胚有不等形的线形子叶。
生长习性
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美、东欧及亚洲西部。中国北起辽宁、河北、西至甘肃,南至广东均栽种为行道树,尤以长江沿岸城市广为栽培,生长最盛。
下级分类
其下只包含悬铃木属1属,约11种。中国引种3种,以杂交种二球悬铃木最常见,各地广泛栽培。另两种为原产东欧及西亚的三球悬铃木和原产北美的一球悬铃木。
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俗称分别是美国梧桐、英国梧桐和法国梧桐。不同的地区,由于俗名是由引进地点的不同来命名的,因此有点紊乱,大部分是按上述所述。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悬铃木生长迅速,繁殖容易,叶大荫浓,树姿优美,萌芽力强,抗污染能力较强,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可做庭园绿化树和农村“四旁”绿化树种。
药用价值
四十年前,中国文献首先记载悬铃木具有发表散寒的效力,是良好的解表剂;后又报道有显著止血作用,可治疗各种出血证。
根据以上报道的悬铃木的功用,考虑将其制成一定的剂型应用于临床,必将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悬铃木的开发利用和临床研究,又能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参考资料
悬铃木科.植物智.
悬铃木.科普中国.2018-11-02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1 20:05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