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慈村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下辖村
悬慈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村域面积6.6平方公里,总人口4100人。
简介
全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总住户1657户,农村在册户数1189户,在册人口2765人。山林面积4969亩,实有耕地面积3190亩。有党员88名,分20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9人。2009年农业收入218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47万元,村可支配收入45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1048元。
历史文化
悬慈在明代之前称为“悬磁”,流经悬慈村的清源溪,旧称绀水,也叫绀溪。《四明谈助》载,“溪中多乱石,流水至此,恒有微涟清漪,琮琮琤琤。昔人评古磁云,‘色如镜,声如磬’,是水湛然铿然,有如冰鉴之悬秋也,故曰悬磁”。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有孝子张无择负母逃至此,闻金兵将至,见有一井,遂悬挂慈母于井中,逃过一劫,后人感其孝,立庙祀之,名悬慈庙,村中石墩木结构风雨桥名叫悬慈桥。
悬慈井
悬慈井,当地人叫驼井,俗称“葑潭”,亦称“澄浪潭”。“葑”即蔓菁,意指潭底水蔓丰茂。《四明谈助》载,“泉深不及膝,以竿探其葑泥,可下数丈,岁旱,溪河皆涸,潭水漫出,滋田数千亩。”澄浪潭温泉常年温度保持在19℃左右,澄浪潭温泉边建有澄浪潭垂钓休闲园,垂钓园占地300余亩,建有垂钓、休闲棋牌室、文化长廊、竹亭等特色建筑。
悬慈庙
悬慈庙即为纪念孝子张无择悬慈之德而建,里人刘太公出资修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原称孝子庙,清乾隆年间,里人鲍光重修悬慈庙。原前殿有二道门,上镌庙匾二块,上首门悬匾“鲍德庙”,下首门悬匾“刘德庙”,均为纪念刘、鲍修建悬慈庙之功德。后殿大门悬匾一块,上书“孝感动天”。悬慈庙在文革时遭到严重破坏,后又复建。2011年重建的悬慈庙金碧辉煌,富丽壮观。慈孝文化,生生不息。
悬慈桥
悬慈桥初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四明谈助》载,“北通鄞江桥,南通木坑、清秀岭等处。桥头有阁,上供文帝。下可憩行人,村中屋舍修整,屡闻书声,风俗异于他处”。悬慈桥历代都有整修,民国五年重建后,一直保持了90多年。前些年将桥下4个石墩改为两个水泥柱。因桥廊腐蚀受损较重,2013年,整体重建,桥下水泥柱已经取消,古桥添新颜。桥全长19米余,宽4米多,两岸的桥墙上悬伸出8根石梁,上铺横木成为桥台,承托着20根圆木梁,既满足了桥孔的过水断面,又减低了对梁材的承重要求,是宁波唯一的石伸臂木梁单孔平板廊桥。在横梁上立木柱,建桥屋,共有硬山顶青瓦屋8楹,其中正桥上5楹,两侧设1米多高的木板护栏,柱间置横木条凳,供行人坐息,廊屋两端建有元宝山墙,正中开着石拱门。桥上共有六副对联,每联都含义丰富。其中一副为:“飞虹弌曲映狮峰,绀水千寻回象麓”,狮峰即桥东的狮子山,绀水即桥下绀溪,“绀”指青色,意赞溪水之清澈。象麓指天象岩,位于章水镇象山村,因山岩形似大象而名。另一联,“望驼井对孝庙风景依稀,接大岚通剡溪行踪络绎”,桥上可望驼井和孝庙。大岚位于四明山腹地,意指西面山脉相连,群峰相接。剡溪,源于新昌与奉化交界的剡界岭,入溪口后汇成剡江再入奉化江,桥下清源溪,流入鄞江(也叫蕙江)后,在江口也汇入奉化江。此联意指此桥当年实为交通要道。还有一联说的是“地近诗人高尚宅,亭邻佛氏永丰庵”。桥西头的拱门外就是永丰庵,始建于唐朝,明国重建,兴盛时尼姑近百。新中国成立后曾作粮库使用,现由村民居住,部分房屋已经拆建。高尚宅位于桥东的鲍家磡自然村,是唐代大诗人“四明狂客“贺知章归隐的宅第。还有两联,分别是“立马斯须别故人,停车邂逅成知己”,“入座尽是风尘客,过桥皆成萍水人”。北行至鄞江(又称蕙江或下江),可去欣赏重建的鄞江桥,以及郎官第古建筑群、它山堰、它山庙、光溪桥等古迹。
参考资料
悬慈村寻古.宁波晚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7 15:25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