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
汉语词语
恻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è yǐn,意思是指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心中不忍。该词语在《孟子·公孙丑上》和《田家即事》等文献均有记载。
释义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
出处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例句
1、同情,怜悯。  
①《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②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③《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裴晋公每怀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④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非贪美丽之貌。
⑤《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恻隐也。”
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2、悲痛。  
《楚辞·刘向》:“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恻隐含悲而念君也。”
造句
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08:47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