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古蔺县桂花乡又发现一组
恐龙脚印化石群。这一次发现的恐龙行迹化石群,一共有200多个
恐龙足迹。该处地点位于该乡汉溪村二组(小地名:石庙沟),距离石凤窝3.5公里。
汉溪村化石
继汉溪村三组(小地名:楼阁岩石凤窝)7万多平方米的石板滩上发现600多个
白垩纪恐龙行迹化石。
自贡化石
1996年10月,自贡恐龙博物馆在贡井区东岳庙采集到大量侏罗纪早期的恐龙足迹化石,在已采集的两大块岩石上保存有近300个小型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和8个蜥脚类恐龙足迹(幻迹)。
2009年6月,自贡市在富顺县童寺镇罗贯山的一层砂岩层面上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桂花乡化石
古蔺桂花乡化石
化石特点:
1、绝大部分保存完好;
地貌情况:
发现地点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石板滩及巨石上的恐龙行迹化石群。
古蔺桂花乡政府工作员徐挺又有新发现:距离该地点仅3.5公里的石庙沟。
国土部的古生物专家确定楼阁岩石凤窝为东亚面积最大、肉食恐龙行迹最长的区域。
化石群分布
化石分布在山上滑落下来的嶙峋巨石上。据初步统计,十余块巨石上分布着200多个
恐龙足迹化石。
最大的
蜥脚类恐龙足迹,长60cm、宽54cm,最大的兽角类
恐龙足迹,长30cm、宽33cm,最小的是
鸟脚类恐龙 足 迹 ,长 宽 都 不 足10cm。另外,还有一些分布在石板滩上,形成一道近10米长蜥脚类恐龙行迹,该行迹迹由多个足迹组成。
专家建议
古蔺县要以桂花乡汉溪村为核心,对全县恐龙脚印化石资源种类、价值、分布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在摸清“家底”的同时,邀请专家、专业机构就如何保护化石资源、如何推动科学普及、如何促进旅游开发做好全面规划,尽快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古蔺县政府正在抓紧实施前期工作。
陕西神木化石
陕西神木发现脚印化石为1.5亿年前恐龙留下。
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等考古专家前往实地进行调查,经过实地测量,发现每个脚印长约41厘米,最大宽24厘米,步长约58厘米,与成年男子一般在25厘米长的脚印相比,这个脚印化石显然要大得多。脚印
遗迹化石有的呈鞋底状,有的则明显有三四个大脚趾。三趾状的脚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脚掌接近。
伊克昭盟化石
内蒙古博物馆邀请
北京自然博物馆和美国克罗拉多州立大学的
恐龙足迹专家,在对内蒙古伊克昭盟查布地区进行的实地考察中,首次在中国发现了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并且发现了蜥脚类(食植物恐龙)和兽脚类(食肉恐龙)足迹在一个地方同时出现的现象,这在中国也尚属首次。
专家认定
查布地区恐龙足迹的范围可达数百平方公里。在沙漠中的河流岸边或者河床上,发现了蜥脚类恐龙足迹, 发现点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形成的地层。蜥脚类恐龙足迹呈圆形,大的直径90厘米,小的也有30厘米。其中一条足迹,足长30厘米,单步长2.8米,经计算,该恐龙是世界上发现的奔跑速度最快的恐龙,时速可达每小时41公里。
专家分析
在查布地区发现大量的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还有一些其他生物的化石,说明在白垩纪时代这里曾经是恐龙常常出没的地方。生态环境对恐龙的生存繁衍有利,湖泊、沼泽的地层以及河岸的泥沙粗细均匀、软硬适中,是恐龙足迹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据介绍,恐龙足迹的研究对于恢复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有很大价值。
浙江东阳化石
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说,甲龙背甲化石遗址的发现纯属巧合,2009年诸永高速取土以后,一位当地村民捡到一块漂亮的石头,错将其当做火山岩带回杭州进行鉴定,后经专家确认,是
恐龙化石。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10年十一长假期间,
东阳市博物馆会同国内外恐龙专家对该处化石埋藏点进行挖掘。出人意料的是,挖掘过程中发现了一具甲龙化石,且该化石的背部甲板保存得较为完整。
“甲龙是草食类恐龙,生活在9000多万年前,这一化石相对较完整,原始状态保存,这在中国国内尚属首次发现,研究价值很大,如果幸运的话,还可能发现其他种类的恐龙化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专家吕君昌说。
几乎同时,在白云街道胡山村黄头坎风车口山一带,国内外专家发现了大量恐龙脚印化石,首次确定恐龙脚印埋藏的地层。根据专家说法,原始层位的发现对研究恐龙行为、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如恐龙的步间距、走路速度、恐龙大小等。
已发掘的恐龙化石在现场进行初步的修复后已被运往东阳博物馆进行更细致的研究,现场挖掘还将持续一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