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公墓
地下发现大量恐龙遗骸集中埋在一处的现象
恐龙公墓是指地下发现了大量恐龙遗骸集中埋在一处的现象。恐龙公墓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人为形成的。墓中的恐龙一般会有多种,往往是恐龙生前突然遭遇某些自然灾难而被迅速埋葬形成的。
禽龙墓
伯尼萨特
比利时伯尼萨特有个煤矿,1877年至1878年间,矿工在地层深处挖掘坑道时,发现了一些巨大的动物的骨胳化石。经比利时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鉴定,属植食恐龙-禽龙的化石。
在煤矿里发现恐龙化石已经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了,更令人惊奇的是,禽龙的数量很多,竟有39只!其中有许多骨架保存得相当完整。人们花了三年的功夫,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些化石从地下挖出,然后送到博物馆进行研究。
埋葬退论
1亿4千万年前,伯尼萨特地方曾经有一个又深又陡的峡谷。生活在附近的禽龙,有时会被突发的山洪冲下深谷摔死并被沉积物掩盖,然后变成化石。这些禽龙不是在同一时间跌进峡谷的,所以它们死亡的时间不同。这个公墓是经过较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
尖角龙墓
阿尔伯达
1985年在加拿大的“恐龙之乡”阿尔伯达一个地方,竟有数百只尖角龙(角龙的一种)的骨胳化石埋在一处,其中各个年龄段的尖角龙都有。它们是同时死亡并被埋葬的。在白垩纪末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使这么多恐龙同时遇难?
埋葬理论
一些古生物学家分析:8000万年前,一大群尖角龙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向远方迁徙,去寻找新的食源。谁知在它们过河的时候,山洪突然暴发,河水水位猛涨,波涛翻滚咆哮,一泻千里。尖角龙惊恐万分,你推我挤,互相相踩踏,许多弱者被淹死在河中,并很快为泥沙掩盖,千百万年后变成了化石。
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地球上并不鲜见。1984年,加拿大魁北克就发生过4000只驯鹿淹死在洪水突发的河流之中的事,其状惨不忍睹。
腔骨龙墓
古斯特
1947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叫古斯特的农场,发现了一个奇特
埋葬理论
这些腔骨龙有上了年纪的,也有年轻和年幼的,它们显然是一个群体(腔骨龙过的是集体生活)。它们是同时死亡并被埋葬在古斯特这地方的,一定是某种突发性灾难(例如洪水)使这些恐龙死于非命的。
恐龙墓
四川自贡大山铺
1977年,在自贡市郊的大山铺发现了一个化石点,面积约17000平方米,现发掘了不到1/6的面积,出土了大量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类及其它共生的脊椎动物化石,因而大山铺就有了“恐龙墓”之称。
关于这个恐龙墓的形成原因,学者们认为可能是这样的:
原地埋藏论
1.6亿年前,大山铺一带生活着大量的恐龙及共生的动物。当时出现了干燥炎热的天气,生活环境变得非常恶劣,缺水少食,致使恐龙大量死亡。久旱之后往往是洪灾,洪水一来,恐龙的尸体就被冲到一个相对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这个地方就是大山铺。 但是,很可能是由于食用了含砷量很高的植物,大批的恐龙中毒而死,并被迅速地埋藏在较为平静的砂质浅滩环境里,还没有来得及被搬运就被原地埋藏起 来,因此形成了本地区恐龙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的埋藏学特征。
这个理论因符合埋藏学原理而显得很独特,但是它还是使人感到证据不足,因为当时大山铺地区的植物的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是多少?能够致使恐龙猝死的 砷含量又是多少?分析砷含量时的取样是否有代表性?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异地埋藏论
这个理论认为大山铺的恐龙是在异地死亡后被搬运到本地区埋藏下来的。其证据包括:
(1 )如果是原地埋藏,无疑应该大多数是完整或较完整的个体,而 事实恰好相反,本地区恐龙化石虽然已经发掘采集了100 多个个体,但其中完整 或较完整的仅有30多个个体,大约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2 )综观化石现场, 除埋藏丰富、保存完整容易被人发现的特征外,有一种不易被人所注意的普遍现 象是,靠近上部或地表的化石较破碎零散,大都是恐龙的肢骨,而且很像经搬运 后被磨蚀得支离破碎的样子;同时越是接近上部岩层,小化石越多,如鱼鳞、各 种牙齿遍及整个化石现场,翼龙、剑龙与蛇颈龙的椎体也十分零星,并具有从南 到北依次从多到少的分布规律。下部岩层则几乎都是体躯庞大的蜥脚类恐龙,保 存都不完整,很明显是经过搬运后的结果。
(3 )砾石层的发现是研究沉积环境 的重要根据。大山铺发现的砾石均位于化石层的底部,从其特征判断是经过搬运的产物,可能与恐龙化石群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综合结论
多数的科学家认为,大山铺恐龙公墓中大部分化石是搬运后被埋藏下来的, 也有少部分为原地埋藏,因此这是一个综合两种成因而形成的恐龙墓地。本区恐 龙与其它脊椎动物为何如此丰富?如果只有恐龙一个家族在此埋藏,两种理论可 能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除恐龙外,这里还有能飞行的翼龙以及水中生活的蛇颈 龙、迷齿两栖类等等,它们的生活环境看各不相同。地质研究证明,侏罗纪中期 的大山铺是一个洪泛平原,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也可能和现生动物一样,对生活 环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恐龙中性情温和的蜥脚类恐龙常常成群结队生活于地形 较低的湖滨平原上;剑龙喜居于距湖滨稍高而常年蕨类丛生的山林中;鸟脚类恐 龙以其形态结构轻巧灵活又善于奔跑的特点,活跃于较高的台地上。其它脊椎动 物,如翼龙,仅能在湖岸林间作低空飞行。恐龙与这些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 性有着极大的区别,但它们为何会集中埋藏到一起呢?大概只能是经搬运从不同 地点转移过来的;但是为什么又有许多完整的化石骨架呢?这显然又是原地埋藏 的产物。最后,这种种现象看来只能有一种解释,即大山铺“恐龙公墓”的成因 是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两种方式综合而成.
除了四川,内蒙古也有恐龙墓地
在中国的辽宁义县发现的恐龙化石和同时代的生物遗迹,已经超越了世界任何地方的化石资源,其中包括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以及比德国始祖鸟要早很多的孔子鸟中华龙鸟的化石,以及在河北省丰宁县义县组发现的唯一一只处于恐龙和鸟类过度阶段的生物化石--------金凤鸟龙的化石,体形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的鸟类,但是在最后的生物学分类中还是归类到了恐龙,因为它的骨骼结构和解剖学发现更接近恐龙,这也间接证明了鸟类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0:46
目录
概述
禽龙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