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犀牛》是由
孟京辉执导,
廖一梅编剧,
郭涛、
吴越等主演的爱情话剧。
剧情简介
以上参考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来源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99年前后,中国经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社会上开始有一批人先富裕起来,“金钱至上”的大环境让不少都市男女在“爱”这件事情上陷入迷茫。“爱”,小到个人爱好、友情、爱情,大到人生观、价值观,每一个摆在面前的选择,是要以金钱利益为参考,还是依据什么?《恋爱的犀牛》在这个时代上映,用一段看似无厘头的爱情桥段,对观众进行了一番“爱的教育”,试图告诉观众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生活圈中,要认清自己内心最纯粹的欲望,把握住最真实的爱,拥有它可以摆脱浮华的迷茫,生活得更有质感。
戏剧设计
“孟京辉感到自己需要一种更广泛的交流,然而在与更多人进行交流时,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他必须将这种任性融入美学中,以使更多人接受。这些人实际上是支持他的人,没有他们的支持,他将失去目标。他认为,他的先锋性和前卫性主要体现在与更多人的接触上…有许多先锋性的文艺作品开始走向大众,然而他现在更倾向于走向人民。人民这个概念是从达里奥·福的作品和他的一贯行为中得出的。”《恋爱的犀牛》就是在这个创作思想指导下诞生的。
服饰设计上,与符号性人物的设定相匹配,非常简单随意,不具备人物个性特征。
舞台道具上,较为新奇,
笤帚、拖把、
鸡毛掸子、绳子、报纸等这些在
规定情境中并不客观存在的东西,也被用作辅助演员“表现式”表演的道具,并且有的还一物多用。例如,普通的报纸拿在演员手里是书,举在头上就是雨伞。又如,床有时候是具象的床,有时候又用来代表具有一定高度的景物。
舞台设计上,采取了写意的手法。一张
扭曲变形、形似钟表表盘的矮桌被固定地安放在舞台一角,作为马路家的空间依据,在
表演区一角搭上一段钢架子又代表了犀牛馆,犀牛也不曾以任何物质的形态出现。
灯光设计上,非常简单,主要用来转换时空和切割表演区域。
写作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政治氛围逐渐宽松,受到外国戏剧引进潮流的影响,中国实验话剧开始发展,掀起了探索戏剧的潮流,各种话剧多元化发展,佳作迭出,小剧场潮流兴起,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在此背景下,先锋话剧在实验话剧的继承和发展下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受到影视文化发展的冲击,话剧一度衰败,但仍吸引着众多艺术家进行创作。先锋话剧在这一阶段一改传统话剧的形式,着力提高话剧的质量,为此时的中国话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探索阶段,孟京辉作为先锋话剧的代表人物,执导了话剧《恋爱的犀牛》。
作品鉴赏
90年代的先锋话剧对比80年代的实验话剧,更具实验性和反叛性,以前卫和时尚为代表,迅速占领了年轻观众的市场。相对于80年代话剧剧本和表演的暖昧试探,90年代的先锋话剧主题更加贴近观众,表演形式更大胆,叙事结构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先锋话剧作品内容上有的揭示人生况味,有的宣泄政治情绪,大多运用图像拼贴、时空交错、动作表演等艺术手段表达荒诞、卑微、激愤、执着等人生感受。《恋爱的犀牛》的先锋性则体现在其存在主义的表现主题、陌生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叙事者的介入等方面。
角色塑造
马路和明明都属于一种人——他们态度固执,对爱情忠心耿耿,并且都正视爱情的原始本能。即使在面对别人的撮合和恳求时,马路也没有让步,而且即使付出了所有也未得到明明的回应,他也始终坚守着。不过,与马路相比,明明虽然倔强但不顽固,她深爱着陈飞,但在沮丧或孤独时,也会把身体交给马路和他的上司。但是这种让步并不意味着放弃和绝望,这两个角色在本质上同样忠于爱情。
舞美设计
灯光设计
光是最能传达情感的一种媒介,戏剧舞台的灯光设计不仅要充分烘托演员的情感,还要传递戏剧的灵魂。因此在《恋爱的犀牛》的舞台上,大面积的黑色空间与强烈的灯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剧中的光色主要是白色的光,这不仅呈现出本色和现实性,也让观众能够更加集中精力。以黑白为底色的舞台效果十分突出,红色衣服和亮色道具能够直接抓住观众的眼球,进而抓住剧情。此外,通过光线的强弱变化,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强化出了立体感。整部剧中的光影运用十分广泛,且表现形式大而强烈,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舞台设计
《恋爱的犀牛》的舞台设计非常独特,剧中的物件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舞台被镜面墙体包围,演员的背影和观众的倩影都被映射在舞台上。通过破除“第四堵墙”的手法引导观众融入话剧表演,营造成演员与观众的“镜面互动”,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话剧舞台的空间限制和对有限设施的依赖,将观众作为倾诉对象,使得观众模糊了现实与戏剧中的故事界限,进一步强化了戏剧的“戏剧性”。
演出信息
重要演出
演出版本
以上参考来源:
据不完全统计,《恋爱的犀牛》1999年版共演出40场,2003年的第二版和2004年的第三版分别演出30场,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2008年第四版共演出160场,2009年第四版出演,并举行了《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2011年演出达到800余场,且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并出国进行巡演。2012年演出第五版,上演超过1000场。2014年演出第六版,并走进了大学校园,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演出达千余场。
所获荣誉
2024年11月,入选2024大世界基尼斯中国魅力榜-金榜。
作品影响
《恋爱的犀牛》这一作品在中国当代戏剧中独具一格,其叙述的手法、表演的方式以及舞台的设计都让人耳目一新,被赞誉为永恒的爱情经典。该剧巧妙地转化了世俗的观念,使之具有诗性的内涵,实现了艺术和商业的有机结合,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作为一部保持前卫特性的实验戏剧,真正实现了商业运作与艺术探索的双赢。它的成功在戏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戏剧创作中,同时也为众多戏剧创作者提供了寻找投资者的动力。
作品评价
《恋爱的犀牛》从
戏剧结构到舞台处理,哪个方面都有令人欣喜的创意。该剧的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剧情每到一个阶段,演员就自动从角色中跳出来演唱,歌曲承载了靠语言不足以抒发的情感,也承载了超脱于人物情感之外的理智。
《恋爱的犀牛》是一部传统的写实话剧,是一部先锋美学的作品,
舞台设计、
灯光设计都很讲究精致,情节设计充满
戏剧性,强悍,瞬间的爆炸,虔诚,认真,坚韧,怪诞,狂放,余味悠长。
《
恋爱中的犀牛》除了剧情能够抓住观众内心这种剧烈的混沌感以外,作品所蕴含的
艺术形式也很独特有张力,
人物设计骨血丰满,尝试着透过表象求索的人,会注意到生活的平静背后发生着各种悲剧和闹剧,
表现手法夸张、抽象,具有很强的
审美观。其中,对“人”的理解、对“人”
情感诉求的剖析同样表现得十分深刻,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戏剧文学评)
《恋爱的犀牛》具有鲜明的先锋话剧风格,而在视觉呈现上,也以突出的质朴,粗粝,简约而著称。(剧影
月报评)
话剧《恋爱的犀牛》是当代
中国戏剧的一部重要作品,叙述风格、表演方式和舞台设计独树一帜,被誉为“永远的爱情圣经”。(中国新闻网 评)
在《恋爱的犀牛》中,男主马路追求女主明明无果,很多人要他放弃,而他听从内心最真实的意愿坚持下去了,并直指真实的意愿就是生活的意义,男女主看似不计回报似的执拗地爱着不爱自己的人,创作者试图通过这种戏剧冲突来表现他们坚守自我、坚持以个人意志去向命运做抗争的精神内涵,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文秋霖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锋戏剧打破了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创作者更加乐于邀请观众一同参与到戏剧的表演中,共同完成整个故事篇章。在孟京辉的话剧作品《恋爱的犀牛》里曾多次通过打破“第四堵墙”的方法使观众参与到话剧语境中,例如,恋爱培训班课程中,众多学员上课以及之后红红等人登场的场景皆完成了与观众席的“镜面互动”,这是戏剧现代化的实践表现,打破了传统话剧舞台对于戏剧本身的空间限制与有限利用,在话剧的舞台上将观众作为倾诉对象使得观众在现实与戏剧中的故事间游走,增强了戏剧的“戏剧性”,剧场中的实验性与先锋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刘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