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门里清代建筑群,位于江西省东乡区黎圩镇王安石(荆公)故里上池村,坐落在明珠峰和东岭山脚下,相传是王安石二十三代后裔王来起所建。他在湖北老河口开办冶炼业致富后,从湖北运回18车金银珠宝,(1864-1869年)于清同治八年建成。太平天国运动正是1864年失败结束,太平天国运动对江西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可以说“总门里”见证了江西的兴衰。这里传承了王安石家族千年来的家风家训。总门里有江南荣国府之称。
群山环抱
“总门里”环抱在“明珠峰”与“东岭山”之间。
明珠峰:王安石少年时期在明珠峰半山书院读书。
东岭山:宋皇佑二年(1050年),王安石在鄞县期满,回故里临川上池村探亲,并带回了鄞县特有的堇茶树苗,王安石和堂弟王安中还有金溪好友周彦弼三人一起把堇茶苗种在“东岭山”上,王安石为此作有诗《东岭茶饴》一首“见说周原土壤宜,堇茶甘美味如宜。分根远植临川日,采摘应须压露葵”。 也正是这次回上池老家途经杭州, 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上池之水
总门里藏有一口润泽万物而隐于世的千年古井,曲径通幽处,古井草木深. 泉水发源于明珠峰,
为上池之水源。此井为王安石曾祖父王明(字克明)所建,
名曰“上池之水”,亦引《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水清冽甘甜,全村一半人饮用此井水,最为神奇的是千年来无论多干旱古井从未干枯过 。
七星伴月
总门里建筑群共七栋围成一个总门, 围墙高4米多,建筑群风格为 “七星伴月” 。现存五栋保存下来。
或许正是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太平天国运动),总门里设有暗道和暗室,每栋房子有通暗道直达后山明珠峰,以达到防御土匪、排水的作用. 还建有雇工房、仓库、马房、红屋(灵柩房)、弄巷、天井、水井、花园、池塘等,地面用上万条麻石全覆盖铺路。
自新斋
总门里建筑群东侧有一栋布置较暗的房屋,名为“自新斋”,王安石家族有人犯了族规,
就会被关到自新斋里面去思过。此外,自新斋门楼是斜建的,门框条石也是斜面的,门的斜对面是正门,寓意关在屋内的人要改过自新,不走歪门邪道,门楣上雕刻有鲤鱼跳龙门。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家风,流传下无数古语家训,世代传承,如今这里已成为少年学子的品德教育基地。
一府六县
一府六县古宅是总门里最大的看点,古宅外表朴实,内在设计精巧。
整栋建筑包括1个正厅,5个县厅,1个花厅,都配有天井通风采光,
自成单元,既相隔又相通,子孙分户不分家,各户又均有自己的出入门户,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古宅有五座大门,均为石门框。中间为正大门,两边各边门,象征“五福临门”,古宅更传承了王安石家族的“聚族而居”的理念和儒家长幼有序,“先有族姓,后有门户、地望”的观念。
三重门
在总门里东边有一栋称为“三重门”的古宅。古宅并排三栋,每栋三堂,共九堂,三栋都相连相通,
还有六个天井,规模宏大。因为格局像九宫格,又叫“九宫格”古宅。
古代治理国家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议礼、制度、考文。议礼,
一个国家不可能无礼仪;制度,管理一个国家,上上下下的关系不可能没有规章制度可循;考文,一个社会更不可能没有文化。因此礼仪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这三者是上古时期治理国家的三件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该建筑传承了中华最古老的文化。
珠树齐名
珠树齐名是总门里以王氏堂号命名的一所书院.
“珠树齐名”这里有一语双关之意。“珠树”代表王勃三兄弟很有才华。
第一:这里的屋主跟王勃一样同为王姓(齐名)。
第二:祖上出了王安石这与王勃一样有才华有名望(齐名),亦勉励后人刻苦读书。
双龙出水
由三重门古宅和一府六县古宅两栋建筑相似且规模宏大并称为“双龙出水”
爵禄封侯
爵禄封侯古宅位于总门里右侧,因匾额上雕刻有鹊、鹿、蜂、猴而得名.还雕有五福伴寿和植物等。
建筑价值
1,建筑选址价值。总门里背靠明珠峰和东岭山。 相传当年王安石曾祖父王明去金溪县赶会(上池村有条千年古驿道,通往金溪县。抚州一带的庙会很多) 回来路过明珠峰山脚下天色已晚。便在明珠峰庙里借宿(庙现剩遗址)夜见山下不远处池塘里有闪闪发光的兰色之光升起犹如莲花一般。 第二天一早,他爬上明珠峰顶,观看此地风光。但见自北而南,弯弯曲曲、的山形好象青龙游来。南面有座形如飞凤展翅的白石峰,王明心想:青龙游来,飞凤迎龙展开双翅,龙凤相配,必荫育一方风水,日后此地必有贵人出现。他还想起民间中谚语:“夜现莲花是宝地”。不禁暗暗地拿定主意:我不如把家迁来此地定居,将来也好图个子孙繁衍,出人头地。果不其然后来王安石家族一门八进士。
2.建筑形制价值。总门里地面皆由青石板铺路,青砖灰瓦建造,屋内木雕精细不同,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形象生动,精致细腻。各具风貌。一堵高大的围墙将“总门里”7栋大房子组成的建筑群与外界隔离开来。七栋大房子里每栋皆有花圃、养鱼池、马厩、侧房、偏耳门、回廊、正堂供奉位、前院影壁、柴房、书房、长工房,形成一个具有官宦特征风貌的住宅样式,为研究民间古建筑群提供了宝贵的样本,那些用来做房屋柱头的巨型原木,据考证,都属于边远的云南贵州那边的原始楠木.
3.建筑文化价值。历经上百多年的风雨,如今总门里建筑群大体保持原貌,更显古朴厚重。每个人对总门里古建筑都有自己的感悟,浓浓的乡愁味。古迹的留存,仅仅从建筑物的角度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它不仅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也是优秀家训家风等精神文明的载体。这里是王安石家族后人生活的聚集地,是研究荆公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