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生产计划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生产计划。在一定的计划区域内,以生产计划期内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用已知每个时段的需求预测数量,确定不同时段的产品生产数量、生产中的库存量和需要的员工总数。建立在企业生产战略和总体生产能力计划的基础之上,决定企业的主生产计划和以后的具体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
简介
总生产计划是在一定的计划区域内,以生产计划期内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用已知每个时段的需求预测数量,确定不同时段的产品生产数量、生产中的库存量和需要的员工总数。总生产计划建立在企业生产战略和总体生产能力计划的基础之上,决定了企业的主生产计划和以后的具体作业计划的制定。
制定因素
总生产计划的制定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库存量、现有的劳动力、当前的生产能力等;外部因素则包括市场需求、现有所能够提供的原材料、竞争者的情况等。
企业所面对的需求因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需求的变动有超过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匹配和低于
企业生产能力三种状态:面对变化的需求,企业需要研究各种因素,使企业的生产符合市场需求。
对于外部因素造成的需求变化,企业可以通过两方面的行动来满足:一方面,通过市场营销和生产的配合,在需求低迷的时候通过促销刺激需求,在需求高涨的时候减少促销扩大利润。另一方面,随需求的波动调整生产产品的品种。
制定方法
技术方法
制定总生产计划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非正式计算方法直观,应用简便,非常适合于一般企业的运用;数学方法需做大量工作,非常复杂,但比较精确;模拟模型方法则比较直观。
(1)非正式计算方法
首先应该了解生产计划设计的几个成本,它们包括:
基本的生产成本。在计划期内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和。
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如培训和解雇人员的成本。
推迟交货的成本。企业因推迟交货而形成的影响企业信誉销售收入的成本。
库存成本。即由于库存对资金的占用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企业运用非正式的计算方法时,对各种生产策略的成本进行比较,从中确定成本相对较小的方案进行选择,不过,在企业的实际计划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从而进行组合,所以常常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和估算,得到最合适的资源配置。
(2)数学方法
随着对生产计划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数学制定更精确的生产计划来满足发展的需要。这里简要介绍最常用的两种数学方法。
线性规划的条件是:各个变量之间呈现一种线性关系,目标是单个的,而不是多个的。该方法把每个时期的需求量作为目标,将获得产品的各种手段作为供给的来源,运用矩阵模型来进行规划。
如下面表示的形式,在矩阵的每一行中分别表示对库存量、工作时间和外包等因素的约束条件,根据这些约束条件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方案,这种方案可以使得生产计划的成本最小。
线性决策规则方法
它设定一系列成本近似函数,得到两个线性等式,其中一个规定了产出水平,另一个规定了各个时期的劳动力水平,通过求解,寻求正常工资、招聘和解聘、加班工作和库存变更之间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规则往往用于对生产计划的检验,而不是生产计划的制定,合适的技术和生产计划必须能通过这两个等式的检验。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应用二次成本曲线时须先假定这种模型是特定的;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很难取得如此大量的成本
(3)模拟模型方法
模拟是计算机应用之后产生的一种技术,目前模拟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生产计划的制定中,首先建立一个计算机模型,通过对这个模型进行多次的条件测试,得到解决问题最合理的可行性方案,当然,这个方案往往不是最优的。
非技术方法
外部的因素往往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关注对内部因素的控制,把内部因素看成是调节企业生产的变量。
总生产计划的非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聘用熟练工人。如果企业非常容易就可以聘用到熟练工人,企业就可以在订货变动时随时聘用和解聘工人。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缺陷,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工人的工作效率会下降,因为他们意识到订单完成时可能会面临失业。
(2)弹性分配时间和人数。通过
弹性工作时间和弹性工作人数的方法保证稳定的劳动力水平。弹性工作时间可以使产量同订货量匹配起来,弹性工作人数则可避免生产中的大起大落。
(3)外包给其他企业。这可以不纳入企业的生产计划,经理人员将产品的某些部分用外包的方式交给其他厂家生产,外包数量的大小和市场需求的变动有关。但是,外包关系稳固与否,会影响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4)平准化生产。通过采用积压订单、减少销售量或浮动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