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名,位于四川省
成都市中心。1966年8月改为“东风路二段”,但老百姓仍然叫这条街为总府街。1981年恢复原街名。
历史沿革
总府路(原总府街)是因
明代都指挥使衙署和清代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先后设此得名。原总府街东起福兴街,西至暑袜街。与后来新建的蜀都大道“总府路”既有交融又有区别。明朝时,在此设立“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统称“三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全省最高军事长官的官府。“都司”亦称“总府”,皆为尊称,街的得名来源于此。
清初,四川未设总督。康熙年间,为筹划进兵西藏,曾暂设总督兼四川巡抚,在巡抚衙门之外另建总督衙门(现总府饭店位置)。不久,总督之职撤销。
老街原长400米,宽14米。1966年8月改为“东风路二段”,但老百姓仍然叫这条街为总府街。1981年恢复原街名
风物繁雄总府街
总府街因明代“总府”得名,茶馆与美食,令其独得风物繁雄之名。
总府街东起福兴街,西至暑袜街。与后来新建的蜀都大道“总府路”既有交融又有区别。本文所谈“总府街”,是未有蜀都大道前的老街。明朝时,在此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统称“三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全省最高军事长官的官府。“都司”亦称“总府”,皆为尊称,街的得名来源于此。清代、民国均保留此街名。街长400米(仅余90米),宽14米。1966年8月改为“东风路二段”,但老百姓仍然叫这条街为总府街。1981年恢复原街名。
智育电影院占地利上世纪50年,街北商业场东侧的“智育电影院”是我最喜光顾的电影院。影院建筑造型十分奇特。大门是呈波浪形的大砖墙,上面有精美的浮雕图饰,正面上方还有一口圆形的巨钟,表意时间的符号是罗马数目字。大门两侧是手擎一支火炬的希腊少女雕塑。门前是广场,广场中间是一大圆形的喷水池。
“智育电影院”放映大厅洁白的银幕高大宏宽,纱罩外幕闪闪发光,上面用布剪贴一副对联,上联是“启迪民智”,下联是“辅助教育”,未尾两字即构成“智育”,取名即煞费苦心。此处原址是民国初年的“群仙茶园”,演出京剧,演员全是自沪来蓉的江浙少女,叫“髦儿班”(江浙人称少女曰“髦子”)。时人有竹枝词诗咏此事“髦儿班子本新鲜,一串珠喉步步莲。岂是幡桃开盛会,居然仙女聚‘群仙’”。后又改演川戏。1926年4月15日,“智育电影院”在原“群仙茶园”的旧址上建成开业。
抗战时,一度兼营话剧。上海影人剧团曾在此演出过《日出》、《雷雨》等剧,演员有白杨、赵慧深、谢添、施超等。上世纪60年代,拆除“智育电影院”,改建为“红旗剧场”,90年代又拆除“红旗剧场”,改建为“王府井”。
街南东口有“成都棋院”,培养了不少国家级象棋、围棋大师。紧邻的“
成都市群众艺术馆”,1949年以前是“五月文化茶社”,一大群文化人常常在这里聚会,旁有小剧场常演曲艺节目。
清代此街北面设有“课吏馆”,为清末定时考试捐班候补州县官员及佐杂人员之所,民国后改办官班法政学堂,上世纪50年代扩建为礼堂及政府招待所,70年代改建为“东风饭店”,现为“皇冠假日酒店”。
结缘春熙路
我逛春熙路时,一直感到纳闷,为什么南段和北段没有对直拉伸呢?而是在南北相接处像错位了一样相距好几米呢!
后来,我在春熙路“饮涛”喝茶,认识了一个以前在总府街“凤祥银楼”当过工人的老成都口中才得知了其中的奥妙。1924年,杨森命令其属下王缵绪拆除原清代按察司衙门及相邻住户及商店,扩建新马路,修造新商店。原计划南从走马街北口起,北至总府街,贯通一条南北对直走向的新街。岂料在拆迁过程中,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抵制,坚决不准“拆迁办”动他“馥记药房”的一木一瓦一砖一石。此人名叫郑少卿(号永馥),是法国领事馆翻译。杨和王都奈何他不得。后来,此事被“馥记药房”的邻居“凤祥银楼”的老板俞凤岗得知。他于一个夜晚去面见杨森,声明愿将“凤祥银楼”拆为路口。杨森大喜,便许诺新街修成后将补偿其损失并优先购置房地产。
1925年,新街基本完成。俞凤岗一口气买下春熙北段四分之三的地皮,修了单、双间铺面九十六间。后又购置南段二亩地皮,修了“春熙大戏院”。成为春熙路最大的地主、他自己经营的“凤祥银楼”屹立在总府街和春熙路交界处,占尽地利。我才知道春熙路南北不相接的原因与总府街有这样的奥妙。
总府路美食
我母亲在春熙西段上班,我常常去她店铺玩耍。记得我被批准加入“少先队”时,母亲为奖励我,特地带我到总府街“赖汤圆”吃了一碗汤圆。那白糯细软的粉子,或红或黑或黄的心子,喷香的芝麻酱,甚至那爽口的汤圆水,一直让我齿颊留芬,至今难忘。
“赖汤圆”店主即姓赖,创建于1894年。开初是挑担叫卖,后在东门城门口开店。赖汤圆选料精严,制作考究,馅心多样。经常供应黑芝麻、鸡油、麻酱、洗沙、水晶、冰桔、枣泥、桃仁、玫瑰等品种。其特点是“香甜白嫩细柔力精”,是中外著名的小吃。
总府街的名餐馆还多得很,“竟成园”即是其中之一。店名取“有志者,事竟成”之意,建于1923年。餐厅装饰优雅,设有后园花厅,配以山水盆景,布局小巧玲珑。著名菜品有生烧筋尾舌、竟成狮鱼、奶汤杂烩、酥扁豆泥、仔鸡豆花、菊花鸡、鸡皮慈笋、砂锅豆腐、砂锅三鲜、砂锅鸡、砂锅全鸽、脆皮鳝鱼、神仙鸭子、雪花鸡闹等数十种。其中尤以“砂锅豆腐”著名。
位于总府街东南口的“朵颐餐厅”也十分著名。经营的烧白很有特色外,名厨温兴发的泡菜全市首屈一指。特点是香脆鲜活,十分赶口。许多顾客是冲着温兴发的泡菜来就餐的。高档饭店“明湖春”主营北味餐饮,又兼做川菜,布置堂皇,招待周到,是官宦人家宴饮场所。“哥哥传”饭店原在暑袜中街东边,后迁至总府街。其店主是“姑姑筵”主人黄晋龄的弟弟开设,故名。其风味照搬姑姑筵,相当于分店。“寿尔康”腌卤店,店名来自唐代文学家韩愈“饮且食兮寿而康”,专售成都传统风味酱腌肉、腊肉、香肠、卤肉等。“崧记”饭馆的蒸菜炖菜很受食客夸奖。街东的“畅和轩”所卖凤鸡凤肉、金银肝子是旧成都名小吃。
“涨秋餐馆”是成都为数不多的西餐店。1924年,又一家经营西餐的“海国春”也在总府街开业,不久,终因川人不喜“假洋盘”而生意萧条,致使两家均歇业,此外,总府街还有“紫罗兰”等咖啡茶座。时人有诗讽曰:“食毕堂倌来算账,银元当作铜元看。”
街东北“福建会馆”门前有一小吃摊“农村荞面馆”,终日生意兴隆。摊主为一罗姓老人,专售荞面、硬面馓子、油茶,春熙路、商业场逛累了的顾客特别喜欢光顾。后生意做大了,其“满天星”汤圆比赖汤圆名气还大,极受顾客欢迎。
总府街的糖果糕点铺也很多。清代就很有名的“澹香斋”的“眉毛酥”小巧玲珑,实际是鸡肉饺子,味咸甜。“活油月饼”酥软油重,为人称道。1937年开设的“上海食品公司”专销苏式点心。在其斜对面的“冠生园”主营广式早点,当家菜“卤鸽”备受喜欢。此外,“老稻香村”的糖点主销川式,而且它是成都最早卖“机器切面”的,其蛋黄面、蛋清面、菠菜面色美诱人。
总府街的“群力食堂”、“新仙林茶园”、“腴园”、“克食小餐”、“广裕和”大曲烧坊、“两仪生”干菜杂货店“万全堂”中药店等都生意兴隆,顾客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