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观念是一个结合了性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概念,当前学术界对于性观念仍缺乏一个统一定义。性观念的表述一般有三个界定角度:一是心理角度,认为性观念是一种“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心理观念。二是伦理角度,认为性观念是人们对性行为进行判断和认识的价值标准,其核心问题是对性的道德评价。三是性的三重属性(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认为性观念指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明等在内的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如恋爱观、婚姻观和对性别角色看法等。性观念可以分为社会性观念和个体性观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反映。不同群体与个体的性观念并不相同,并且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人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全面性教育,树立科学多元的性观念。目前关于性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影响因素及与性行为的关系上。
定义
性观念的表述一般有三个界定角度:一是心理角度,认为性观念是一种“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心理观念。二是伦理角度,认为性观念是人们对性行为进行判断和认识的价值标准,其核心问题是对性的道德评价。三是性的三重属性(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认为性观念指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明等在内的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
当前学术界对于性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定义。
心理角度
《中华性学辞典》定义“性观念”是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性心理,因此它带有浓重的性文化色调。性观念体现出特定社会文化对性问题的看法、态度。个体之间不同的性观念与个人志趣、所受教育、文化背景等有关,因此个体性观念通常能代表特定群体在特定时期的思想倾向。
伦理角度
《中华性医学辞典》指出“性观念”属于性社会学名。它代表社会人群对“性”的心理倾向。当性观念相对稳定时,就会构成当时社会的性道德和性行为规范,后者又会反向制约于社会中个体的性行为。
性的三重属性角度
《性学辞典》认为“性观念”是对性的主观认识。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带有系统性、传统性和群体性的性意识。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例如东西方的性观念就有很大的差异。性观念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性活动,而且也会渗透到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各种影响。一些错误的性观念可能压抑人的正常性反应,导致性无能。性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民族心理长期积淀的结果,转变性观念需要依靠性知识和性教育。
《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犯罪学||监狱法学》将“性观念”定义为对男女性别差异、联系和相互吸引、相互排斥以及人类繁衍本能的种种观点和看法。并指出科学性观念的树立来自正确的、适时的性教育。
美国心理学会(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认为性观念是有关性的价值观和信念,并且个体的性观念将体现在其性行为上。性观念的养成与家庭和文化背景,性教育以及先前的性经历有密切关系。
常见类型
社会性观念
社会性观念是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变化和发展逐渐形成的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它是个体性观念的总和,反映了大多数社会成员性观念中的共同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其发展历史不同,所以社会性观念也各有差异。
个体性观念
个体性观念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性的总的认识和态度。它是在社会性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并反映了社会性观念的内容。个体性观念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社会传播媒介和周围环境等的外因影响,以及起决定作用的内因的个体人格特征的参与而最终形成的。由于个体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形成的性观念也有差异。
性观念的历史发展
我国性观念的历史
我国古代性观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商周两朝以及在此之前的原始、半原始状态。当时社会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宇宙一般规律的体现,因此性活动也是合乎宇宙规律的自然之道。而男与女也并非两个绝对极端,其体内都有阴阳两气,必须阴阳调和,刚柔相济。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当时社会主要以儒家学派以人伦为本和道家学派以自然为本的性观念为主。前者肯定了人存在欲望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提出节制欲望的重要性。强调生殖是性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将之上升到了国家角度,构建了“性为家之本,家为国之本”的性观念和性伦理。后者则更多地强调基于自然方面的内容,发展出以“房中术”为代表的一套性观念。虽然各派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在宋代之前,社会对于性都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人们的性观念也普遍较为开放,尤其以唐代为盛。
宋代往后的一千多年,“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逐渐占领统治地位,人们的性观念也开始变得保守与刻板,从而发展成为了反性和禁欲的传统性观念。
我国的现代性观念起源于“五四运动”时期。当时的学者们通过传统礼教与现代科学的对比,从科学视角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性欲,积极提倡女性和男性在性维度上拥有的平等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现代中国人的性观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教育扩张的推进以及西方“性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我国社会的性观念更是逐渐趋于开放,禁欲主义的倾向在淡化,多元化的性观念逐渐受到承认和尊重,在青年群体中表现突出。相关研究显示当代青年群体的性观念整体上趋向于开放和宽容,但仍然偏向保守,并且性别差异显著。
现代性观念的发展迅速,使得传统的性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由于性观念与性行为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涌现出的各式各样的性问题也使得性观念的发展变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数据为例,在“未婚同居”的态度上,持赞同态度的青年群体已经占到了相对多数,其中选择完全同意和较同意的共占42.4%,超过不赞同的比例约10个百分点。在“同性恋”的态度上,认为其是积极的青年群体占34.6%,而持负面态度的则为41%,这一数据较十年前下降了17%,说明青年群体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变得宽容,但总体仍然偏向负面。青年群体对于“嫖妓”的容忍度则是最低的,不同意(69.1%)的超过同意(14.5%)的比例高达54.6%。
西方性观念的历史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性观念展现出自由、开放的特点,希腊神话中也充斥着性自由的思想,体现了希腊人对爱情和性的享受。男同性恋(双方通常是年长男子与年轻男子)是古希腊一种特别的性风尚,公元4世纪的梭伦改革是古希腊同性恋合法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古希腊时期体现出的两性关系往往平等而融洽,但当时的社会对男女两性也存在着性的双重标准。例如女性必须遵守一夫一妻制,但男性却可以一夫多妻。
在罗马时期的前500年历史中,节制是当时社会性观念的关键词。古罗马的法律与习俗规定婚姻是享受性生活的唯一基础,并且离婚是被禁止的,婚外性行为也会遭到社会的唾弃。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经济转型,享乐主义开始抬头,人们的性观念变得自由甚至放纵。这一阶段使得传统婚姻终身制受到了冲击,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会的禁欲主义成为了西方的性标准。在这个阶段,禁欲被视为精神高尚的标志,而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育和繁殖,性快乐是被反对的。
乱伦、
自慰、
口交、
肛交和任何非婚性行为都被认为是有罪的,同时教会也会对人们性交的频率进行限制,认为性交是危险且有害的。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当时女性逐渐成为文学和艺术赞美的对象,人们崇拜并享受男人和女人赤裸的肉体,而不会被定罪。在上层社会中,同性恋也被认为是可以被容忍的。这一阶段,人们的本能愿望与基督教所提倡的禁欲主义越来越背道而驰,然而此时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道德判断却截然不同,那些赞美女性的文学和艺术也被视为是“物化”女性的过程。19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中产阶级开始追求性自由,工人阶级的性观念也随之出现了变化,人们开始放纵情欲,追求性的快乐。为坚持传统的道德标准,西方各国通过一系列的法案加强了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使得性的放纵重新进入到一个节制的时期。以英国为例,1857年英国议会首次颁布了《伤风败俗法》(Obscene Publication Act),1861年又颁布了《犯罪法》(The 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Act),对包括强奸、虐待妇女、
重婚、流产等在内的许多性犯罪进行了立法。1864年英国又颁布了《传染病法》(Contagious Diseases Acts),目的在于减少性病传播。1885年,英国新《犯罪法》(Criminal Law Amendment Act 1885)问世,将女孩的自愿性行为年龄从13岁提高到了16岁。此时性的双重标准也长期存在,女性被完全排斥在性的话语和享受之外。
进入20世纪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西方人的性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性心理和性医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被接受,性也就此不再被视为禁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性解放运动更是使得社会进入了“无限制的性”,性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方面。性解放运动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婚外和婚前性行为的增加,同性恋的合法化,堕胎的合法化与女性部分权益得到保障等。
如今西方社会的性观念普遍自由、开放且多元。人们越来越能接受多样化的道德模式与生活方式。以美国为例,调查研究显示,美国成年人对婚前性行为、青春期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对婚外性行为的接受度却在下降。在1970年代初,29%的美国成年人(男性35%,女性23%)认为婚前性行为“根本没有错”,而在2010年代这一数据上升到55%(男性59%,女性52%)。18~29岁的年轻人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也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在1970年代初期持赞同态度的有21%,而2010年代这一比例达到了56%。美国人性观念的开放还体现在其性伴侣人数上,数据从1980年代后期的7.17(男性11.42,女性3.54)增加到了2010年代的11.22(男性18.22,女性5.55)。
性观念的相关研究
性观念的影响因素
性别
总体上男性的性观念比起女性更为开放。我国的相关研究显示,针对婚前性行为与婚外性行为,女性比起男性更为保守。而对待同性性行为的态度女性比起男性要开放。其中女性的性观念较为保守的原因可能与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种种的约束有关,说明社会对女性的性观念方面的双重道德标准仍然存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女性的性观念显得更保守,传统和理想主义,而男性则更自由与宽容。
经济水平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对性观念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在中国,经济条件越好的地区和城市,其居民的性观念更开放,也反映了经济水平和现代媒体手段的发展对性行为宽容度的促进作用。在美国,性学家金赛(Alfred Kinsey)的研究指出,社会经济阶层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恋爱和婚前性爱问题上比较保守,而下层社会的态度较为开放。
年龄
总体上来看年龄越小,其性观念越开放,而年龄越大则性观念越保守。但是不能够认为年龄决定了一个人的性观念的开放程度。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的性观念要宽容许多。我国研究表明,性观念的变化并非仅仅局限在年轻的一代,而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各个年龄段的群体的性观念几乎都整体一致地迈向了开放和宽容。例如,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70后与80后的性观念差异并不受到年龄因素的显著影响。
受教育程度
多数研究证明,个人受教育水平越高,性观念开放程度也越高。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男性其性观念越开放,证明教育对于传统父权制思想在男性群体中的转变是一种促进作用;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则会更加注意维护自己的权利,更要求男性对婚姻的忠诚和婚姻内地位的平等性。
宗教信仰
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对人们的性观念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的宗教往往具有不同的性道德规范,从而对人们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产生影响。宗教多在人们的性行为方面起抑制作用,这与许多美国宗教宣传的“节欲”观念有关。并且宗教对女性的影响往往大于男性。我国国内的宗教信仰对性观念则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民风民俗仍然有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婚前性行为这一指标,汉族居民的性观念比大部分少数民族居民更开放。
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关系
性观念是影响性行为发生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人们所拥有的性观念与其性行为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因此一个社会的性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这个社会中人们的性行为。我国学者潘绥铭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性观念的逐渐开放,大学生婚前性行为不断增加,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也在提前。1997年全国大学生的性行为报告率为10.1%,而2015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3%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美国21世纪以来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约在64%~80.5%。
社会意义
虽然我国社会的性观念总体呈现开放的趋势,但由于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没能跟上步伐,使得与性健康有关的负面后果有所增加。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大众必须科学地、深刻地认识关于性的全面的事实和规律,家庭、学校与社会应该通力合作,营造一个良好自由的环境,给予当代儿童和年轻人正确的引导,利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全面性教育帮助其树立起科学多元的性观念。
在我国推广当代健康的性观念,一要有科学精神,二要有文明标准,三要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推广全面性教育,社会和个体都可以获得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掌握相关的态度与技能,从而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代表时代潮流的科学性观念。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到了与性观念相关的内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中涉及性观念相关内容并明确指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
第三十条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第九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依法对未成年人的疫苗预防接种进行规范,防治未成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加强传染病防治和监督管理,做好伤害预防和干预,指导和监督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机制。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做好未成年人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以及精神障碍早期识别和诊断治疗等工作。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修正)
第五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全面性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起科学的性观念。在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和《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涉及性观念相关教育内容。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
第四单元: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四)青少年性生理发育带来心理变化,对异性产生爱慕感,需要理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他人,树立正确恋爱观,认识到恋爱、婚姻与身心成长、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全面性教育中相关的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性观念”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下的第3个主题“文化、社会与性”,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
主题3:文化、社会与性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有许多信息来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自己的感受和身体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文化、宗教和社会影响我们对性的理解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对性行为的接受与否,受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在发展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了解社会和文化规范如何影响性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全面性教育中进行与性观念相关的教育方式
幼儿园性教育中与性观念相关的内容
根据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给出的学习目标,幼儿阶段关于性观念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身体上。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我们的身体》《奇妙的感觉》两册中都涉及性观念相关的教育内容。
《我们的身体》一册主要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并明白什么是隐私部位。
《奇妙的感觉》一册主要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感觉,使幼儿能够区分舒服的感觉和不舒服的感觉。同时告诉幼儿如果感到不舒服,要马上说出来。
小学性教育中与性观念相关的内容
小学的性教育不再单纯局限于认识自己的感受和身体,而是帮助儿童逐渐形成对性的理解,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正确对待性。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读本首次谈及性观念相关的话题是在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青春期性萌动”主题中讲解了青春期性萌动的原因和表现,并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对待青春期性萌动。青春期生理变化是青春期性萌动的基础,可能表现为关注异性,注意穿着打扮,热衷有关爱情的文艺作品等。学习这个主题,儿童可以认识到性萌动是正常的,它可能带来很多美好的体验,也可能带来一些烦恼。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可以帮助儿童调节这个时期复杂的情绪。
“青春期性幻想与性梦”主题则主要介绍了性幻想与性梦两种现象,引导儿童正确对待性幻想,科学地接受性梦。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可能会想象一些与性有关的场景,一般称为性幻想。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儿童能够了解性幻想,明白出现性幻想是正常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处于青春期的儿童有时会在睡眠中出现各种带有性色彩的梦境,一般称为性梦。有没有性梦都是正常的,同时性梦对人的身体和心理无害。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儿童应该能够正确认识、接受性梦,明白性梦是个人隐私,与道德无关。
五年级,在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五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中,第一次明确介绍“自慰”和“青春期的爱情”两个主题。“自慰”这一主题中说明了什么是自慰,让儿童明白自慰是正常的,不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同时,也明确说明自慰是一种隐私行为,不能够在他人面前或公共场合自慰。此外,这一主题中介绍了自慰时的注意事项,确保在自慰时身体不会受到伤害。“青春期的爱情”这一主题则帮助儿童正视青春期中的情感,逐渐建立起爱情观。
在已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在六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中,介绍了“健康的性行为”这一主题。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儿童能够了解什么是性行为,明白发生性交行为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在这一主题中,也明确说明青少年应该把第一次性交时间向后推迟到其身体和心理都足够成熟时。
初中性教育中与性观念相关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则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社会和文化规范对性观念的影响。在了解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初中生要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性观念。同时,在初中阶段性观念也经常会和社会规范、价值观、性决策等话题共同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