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有善有恶
哲学术语
贤愚善恶,所以人性先天上便具有了善恶。他说:. 豆麦之种,与稻梁殊,然食能去饥;小人君子,禀性异类乎?譬诸五谷皆为· 用,实不异而效殊者,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
介绍
中国东汉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关于人性的学说。源于战国时期的世硕。王充在阐述世硕的思想时说:“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本性篇》)。汉代董仲舒也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天有阴有阳,人性有贪有仁。王充则明确提出性有善有恶,认为人性或善或恶,本性不可移易的人极少,大多数人是可善可恶或善恶混,他称之为“中人”。他说:“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他强调环境教育对人性的决定作用,举例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孔子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一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王充的人性论亦有宿命论色彩。他认为善恶是气禀决定的,“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这是一种抽象的自然人性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23 22:1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