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心理学
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别差异心理学(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亦称“男女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男女两性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差异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具体研究内容:(1)了解两性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确定差异程度以及社会生活对两性的影响;(2)探索两性心理与行为差异的根源、产生行为差异的内在机制,并确定生物遗传、生理机制、生活情境、社会文化、模仿学习、认知发展等因素在两性心理行为差异形成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概念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创立差异心理学,并著有《差异心理学》一书。一九七四年美国心理学家麦考比(E.E.Maccoby)和杰克林(C.N.Jacklin)发表的《性别差异心理学》标志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诞生。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前提条件:
1、 从思想发展史的线索来看,必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
2、从方法论的线索看,要确定人在生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证据的科学方法。
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
无意识理论: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潜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追求快乐
自我——分析现实
超我——遵守道德规范——社会观3、本能理论生的本能——求生死亡本能 指向自己——自我毁灭指向他人——伤害他人甚至杀人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又名 儿童性欲(指生命力)阶段论
口腔期(0~2) 产生基本信任与安全感
肛门期(2~4) 若过度则易导致偏执,缺乏则导致生活无序
性器期(4~6) 产生恋父/恋母情结,此时孩子开始有意识模仿同性行为,即男孩模仿父亲获得男性角色,女孩模仿母亲获得女性角色。
潜伏期(6~12)
青春期(生殖期)
班杜拉
人的行为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观察——模仿——学习。
柯尔伯格
性别认同
性别分化
亲长认同
而判断事物的标准即认知水平(按年龄划分):
个体水平 ——孩童时代
群体水平(社会水平)——青年~中年时代
原则水平 ——中年~老年时代
文化人类学两性观——代表人物:玛格丽特·米德
因为文化背景而导致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为了适应环境。
农业社会——无差异——男女平等——文雅、模范、责任感、互相帮助
实验:部落 游牧社会——基本无——男女具有攻击性——好斗、勇敢、富有攻击性
差异心理
在恋爱过程中,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方更注重对方的外貌和性格,女方却更注重对方的才能和魅力。通常情况下,男性多扮演追求者的角色,比较注重感官的满足。男性特别是在自己喜欢的女性面前,做事特别卖劲儿。希望自己在异性心目中成为英雄、崇拜对象。男性在异性面前的情感是外露和热烈的。当然,男性有时对自己的表现希望值很高,自信心不足,常常在异性面前心理紧张。有的男性虽钟情某一女性,但却不敢表露出来,单相思。女性多扮演被追求者的角色,比较注重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当然,具体的性别差异会因不同的人而情况不同。
爱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给男女之爱下过这样的定义;“爱是一种与异性接近的欲望,是一种欲求两人合二为一的冲动。”的确,恋人结合为一体,是爱情的极致。这时,双方都会产生“两心同体”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这样描述恋人的心理状态;“恋人是我的骨肉,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对方如果死亡,我的一部分生命将死亡;对方做了不体面的事,我亦将感到羞耻;对方被侮辱时,我也觉得身临其境。”
然而,恋爱双方真能达到“两心同体”吗?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无论是从文化传统还是从社会现实中来看,男人和女人在恋爱上的心理差异始终存在。正如英国诗人拜伦所说:“爱情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却是女人生活的全部。”事实上,男人多半是想“征服”与“获得”对方,而女性则期待与对方的完全“融合”或“同化”,因而总是全身心地投入爱情。男人往往只能短时间地沉溺于爱情之中,并且即使在热恋中也不会忘记他肩负的社会重担。
第二,女性一旦堕入爱河,就会立即疏远昔日的一切朋友,但是男性却希望二者兼有。法国女作家莎尔美这样说:“爱情对男人来说好似生活中的插曲,而对女人来说却是她们一生的历史篇章。”
此外,男性比女性爱得快、爱得强烈,但却不如女性的爱那样持久。即使不因移情别恋而冷却当初的恋人,也会因繁杂的公务而骤然分心。但当他意识到对方的失望时,可能会再度“热”起来。难怪有人比喻说,男人的爱就像翘翘板,难免起伏不定,让女人感到不安全。
第三,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上的种种心理差异,主要受生理因素和角色观念影响。“好男儿志在四方”,男人所承受的生计压力和职场要求往往也高于女性,如果男人过度专注于爱情,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而失去体面,双方且没有什么感觉,也会因为个性和时间的差别导致心理上的差距。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1:20
目录
概述
概念
心理学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