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辞
汉语词语
急辞,读音是jí cí。意思是古文辞中的促急之词。常省文,有时隐含斥责之意。与“緩辭”相对。
解释
古文辞中的促急之词。常省文,有时隐含斥责之意。与“緩辭”相对。
出处
《穀梁传·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辭也,過有司也。”
范甯 注:“辭中促急,不容日。”
《穀梁传·成公十五年》:“ 晉侯 執 曹伯 歸于京師。以 晉侯 而斥執 曹伯 ,惡 晉侯 也。不言之,急辭也,斷在 晉侯 也。”
《穀梁传·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乃,急辭也,不足乎日之辭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三章三》:“在己爲形,被物爲著。己之感物曰動,物之應感曰變。六‘則’字皆爲急辭,而‘形則著,動則變’二層,尤是一串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1 11:23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