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勇退
汉语成语
急流勇退(拼音:jí liú yǒng tu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邵伯温《邵氏见闻录》。
成语出处
宋·邵伯温《邵氏见闻录》:“宋钱若水陈希夷,希夷与老僧拥炉,熟视若水,以火箸画灰上,云:‘做不得。’徐曰:‘急流中勇退人也。’后再往,希夷曰:‘吾始以子神清,谓可作仙。时召麻衣道人决之,云子但可作公卿耳。’”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急流勇退”。
成语故事
钱若水,字澹成,又字长卿,是北宋著名的贤臣。
钱若水在被推举进京应试时,曾经到西岳华山去拜见道教的名师陈抟老祖。陈抟感到钱若水清秀明慧,颇有点“仙风道骨”,想留下他在华山修道。于是就请钱若水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陈抟老祖特地邀请了一位老和尚来当“参谋”,让他看看钱若水是否适合修道。老和尚和陈抟老祖围着地炉盘膝而坐,钱若水果然依约来了,老和尚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了半天,然后用拨火的筷子在炉灰上写了“做不得”三个字,意思是说,这个年轻人不是适合学道的人,以后还是要当官的。停了一会,老和尚又说:“不过这是个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意思是说,钱若水虽然还不适合修道,也有才能在仕途上取得成功,但从他的气质和品格来说,是不会贪恋功名富贵的。
而钱若水科举考中进士后,也表现了出了出色的才干,政绩很好,因而仕途顺利,年纪轻轻就升迁至枢密院当上了枢密使(朝廷中掌握军国要政的大臣),但是正如老和尚的这些预测,钱若水却急流勇退,刚刚四十岁就辞官回乡。
成语寓意
老子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蠡和文种助越灭吴,雪会稽之耻,范蠡功成身退,到齐国隐居从商,得以全生。文种不听劝告,虽然并非全为贪恋权位,结果仍然难逃因功高震主被杀的劫数。张良韩信同辅刘邦,灭楚后,张良急流勇退,优游林泉之下,而韩信虽然并无夸功造反之举,结果仍然身首异处。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的法则。老子深察万物之奥,告诫人们,要知止,要知足,要知退,“祸莫大于不知足”。尘世中,所有的人和事注定不会永久地相陪、相守,无论怎样强求,最终都会离去;有些人,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将成空。有些事,如果想让它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前程的任务已完成,后程自知已动力不足,不如让于他人继续完成这份事业,让它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上升和发展。大千世界,人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可让无休止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和幸福。适可而止,急流勇退,看似舍弃,实则是保全人格和操守的一种明智之举。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急流勇退”指在急流中果断退却。比喻仕途得意或事业有成时及早引退,以保全自己。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运用示例
宋·苏轼赠善相程杰》:“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明·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五:“伟哉良佐,有声于时。虎闱鹭泽,莫敢参差。晚陟春卿,激流勇退。知止知足,庶儿无愧。”
清·李渔《十二楼·归正楼》三回:“只怕你这些说话还是托词,若果有急流勇退之心,要做这撒手登崖之事,还你今朝作妓,明日从良,后日就好剃度。”
梁遇春《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然而许多应该早下野,退出世界舞台的人却总是恋栈,情愿无聊赖地多过几年那总有一天结束的生活,却不肯急流勇退,,平安地躺在地下,免得世上多一个麻木的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9 21:32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