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在血性卟啉病中较为多见,为一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胆色素原(PBG)脱氨酶(HMB合成酶)活性缺乏所致。起病常在20-40岁,15岁以前和60岁以后极为罕见。男女之比为2:3。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影响治疗。
基本概况
血卟啉病(porphyrin)又称为血紫质病,系机体在血红素合成过程中酶活性发生变化或缺陷,从而导致卟啉或卟啉前体物质累积于组织、血液或出现于尿中,并表现出各种症状。卟啉主要在红骨髓和肝内合成,为Hb、肌红蛋白、
过氧化氢酶、
细胞色素等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是人体唯一内源性光致敏剂,具有特殊吸收光谱。卟啉及其衍生物吸光后被激活放出红色荧光,破坏皮肤溶酶体而产生皮肤病变,光感程度以尿卟啉最强,原卟啉,粪卟啉次之,△-ALA(δ-氨基酮戊酸)和PBG(胆色素原)无光感。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光感性
皮肤损害和神经精神三大症状群。
分类
按病因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又称先天性卟啉病,临床较罕见,主要见于婴儿,也可见以成人。
另外一类为
肝性血卟啉病,为肝内卟啉
代谢紊乱所致,主要是卟啉前体过多,常有神经系统损害。肝性血卟啉病分为急性间歇型、迟发性皮肤型、混合型、遗传性粪卟啉型。其中以急性间歇型最多见。
症状及体征
发作症状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或更长,是由于对神经系统作用,皮肤不受影响。
1.以间歇性腹痛为主要症状:间歇性腹痛发作时为急性腹痛,其严重程度常被误诊为急腹症,疼痛部位不定,时间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呕吐物呈咖啡样,合并便秘、腹胀和腹泻,腹痛的原因可能是植物神经受损、以及卟啉前体引起肠痉挛、肠麻痹梗阻;腹部症状是由于对内脏神经的作用,同样膀胱亦可受累,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排尿困难和尿频,因为没有明显感染,故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不明显,体温正常或略高.因此,体征不如症状明显。
2.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精神症群:
1.
周围神经病变:下肢,感觉异常或减退,松弛型瘫痪。
2.脊髓神经病变:截瘫或四肢瘫痪;
3.
大脑病变:可吞咽困难、呃逆、
声音嘶哑、
呼吸麻痹等延髓症状;
4.下丘脑受损害:少尿、
低钠血症、水中毒、脑水肿、SIADH;
6.植物神经症状:
心动过速,高血压,出汗,烦躁不安较常见,这可能是由于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及儿茶酚胺释放入血过多所致,运动神经病变常见,尤其是长期发作或严重时,表明运动神经轴突受到损伤,肌肉无力常始于肩部和手臂,可涉及到任何运动神经元,包括颅神经,出现严重麻痹,呼吸功能不全,死亡少见。可出现震颤和癫痫,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精神障碍,如易激动、幻觉,由于下丘脑的病变,不适当ADH分泌可导致水潴留和低钠血症,可引起癫痫。在几天内病情可好转,但严重肌无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特别是延误诊治时,高血压可持续存在,可能与肾脏受损有关。慢性肝脏异常多见,存在无法解释的肝细胞癌发病率升高;
3.死亡率高;
4.常伴肝损害,长期的卟啉病可并发肝细胞癌
临床诊断
血卟啉病的表现多样,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增加对本病的认识。遇到原因不明的腹痛,肝功能损伤或光感性皮肤损害及有神经精神症状的病人,进一步检查尿液暴晒、酸化加热后不变红色,尿卟啉检查阳性,尿PBG阳性,应该考虑到血卟啉病的可能。 卟啉病筛查实验
*较受欢迎的方法是直接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当总卟啉升高时,需将尿、粪卟啉分别测定;
鉴别诊断
治疗
1.积极预防,避免诱发因素;摄入高糖饮食,可抑制诱导△-ALA合成酶的活力,使卟啉生成减少,可防止卟啉病发作。
2. 严重发作需要用血红素治疗,只能静脉用药,标准治疗方案是每日3mg/kg,连用4天,推荐用人白蛋白与羟高铁血红素重组,形成血红素白蛋白(hemealbumin),这样羟高铁血红素会很稳定.Hemearginate是高浓度血红素产品,需用无菌盐水稀释,静脉用药。血红素白蛋白和hemearginate几乎不引起静脉炎,亦无抗凝作用。用羟基高铁血红素治疗,是防治神经瘫痪、
呼吸麻痹引致的死亡,是抢救重要手段。其机制为羟基高铁血红素是血红素的异构体,可通过负反馈抑制△-ALA-S的活性,使ALA、卟啉原及粪卟啉生成减少。
3.对症治疗:镇痛、解痉、镇静,防止电解质紊乱,氯丙嗪对减轻腹痛及缓解神经精神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合并有神经症状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利血平有一定疗效。对癫痫治疗较为困难,因为所有抗癫痫药物(溴化物,
加巴喷丁除外)均会加重病情。卟啉病发作期间的癫痫可直接由卟啉病引起,亦可继发于
低钠血症。癫痫与卟啉病急性发作有关,病情好转后可终止抗癫痫药物。失眠者可用
水合氯醛。在急性卟啉病发作期间
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可用β-阻滞剂来控制,但β-阻滞剂对
低血容量病人是危险的,因为其阻断的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能是重要的代偿机制。对于光感性
皮肤损害,应避免阳光照射所导致的溶血,严重长期溶血是脾切除的指征,给予3%二羟基丙酮外用,可使皮肤角质层性质发生改变,减少紫外线的透过性,最好穿防护衣。每日口服β-胡萝卡素60-180mg,或核黄素20-40mg,或每、隔日口服阿的平50mg ,对防止某些病例的感光过敏可能有效。对某些迟发性皮肤型血卟啉病采取每2-3周1次,每次300-500ml的静脉放血疗法有一定治疗价值,但要注意应保持
血红蛋白在110g/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