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是一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
1983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指出:“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遵照中央的这一指示精神,1984年原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等学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批准清华大学等12高等学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四年制本科班和第二学士学位班。此后又批准一批高校开办二年制本科班(大专起点)。1987年批准复旦大学等12所高校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
1989年,在《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简介》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专业编号为0804。
1992—1993年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均只办大专起点本科班,学制2年)。
到1993年,全国共有58所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中17所高校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成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的来源之一。
1993年7月,在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教育学类(04)下思想政治教育类(0402)专业,专业代码为040201,可授予教育学或法学学士学位。
199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类调整,属法学类(03)下政治学类(0304)专业,专业代码由040201调整为030404,可授予法学或教育学学士学位。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原政治学类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305),专业代码由030404变更为030503。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2023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仍属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宣传、教学工作,胜任学校学生管理以及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
培养规格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不高于160学分。学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设置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实践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理论课程
(1)通识课程
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大学体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艺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国防教育等。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做适当调整,并酌情开设通识类选修课程。
(2)公共基础类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特殊性,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相关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
(3)专业类课程
专业类课程包括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类必修课程和专业类选修课程。
各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三个专业的专业类课程之间进行交叉选修,也可拓宽专业选修课范围,增加研究性、拓展性和应用性的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课空间。
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实践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5%。
(1)社会实践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课外研究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人文专题讲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种课外活动等。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勒工助学。举办各类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围绕重要节庆日等,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依托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等,建设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学生校外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学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周,至少参加1次社会调查,撰写1篇调查报告。
(2)专业实习
实行集体统一组织和个人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实习单位可选择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社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等。通过专业实习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6~8学期,时间不少于8周。集体统一组织的实习时间不少于4周。
(3)毕业论文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应根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等加以确定。各专业专任全职教师不少于15人。可根据专业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生师比应不高于18:1。
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5%。35岁以下专任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非本校学历背景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60%。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1/4。教师队伍应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6年以上本学科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有条件的高校,应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追踪学科学术发展前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严谨的学风教风、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项目,撰写高水平的著作和论文。
专任教师应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参加相关培训及研修,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应重视、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和参加实践锻炼,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在时间、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设备资源
以图书馆、资料室为依托,购置专业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理论研究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教学和研究资源。
建设多功能报告厅、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子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
建设完备的教材体系。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及其他重点教材;组织编写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教学经费
提供充足的教学经费,包括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维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实践经费、教学研究经费等。确保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质量保障
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专业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公众监督以及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责任人及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建立包括教务运行、教学过程、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改革等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
各高校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
培养模式
(一)对项目实践模式的探索
(二)对行业实践模式的探索
(三)对社会实践模式的探索
(代表院校: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主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回应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教材修订和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因此,基于“需求侧标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中学思政课教师“供给侧结构”改革,不仅是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要求,也是培育合格的中学思政课教师的需要。这里主要从“需求侧标准”出发,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统筹推进问题。下面分课程设置、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在课程设置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必须回应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新标准、新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属性要求其课程设置在贯彻“立德树人”同时,应兼顾学生未来职业需求。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需要储备广博的知识,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的“供给侧”,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有所回应。
(二)在理论水平上,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
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既要能够“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又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除在课程设置上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之外,特别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升综合理论水平,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其人格感染力的养成来自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科素养,“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更要“得道”。对师范生而言,“得道”是第一位的。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才能为中学思政课教学培育合格教师。
(三)在专业素养方面,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新内容
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供给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需要从三个方面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素养:教师实践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身份认同。
(代表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
(一)明确培养目标
四川文理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在顶层设计中确立了“三心四能五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秉承学院“一知二守三讲四会”的育人理念,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基本原则,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合理知识结构、过硬专业技能、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践行师德、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具备反思批判、自我管理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二)优化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课题组通过对原有课程结构进行整合、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复合培养课程,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强调了人才的实践性和复合性特征。四川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核心课程、通识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复合培养课程七大模块,首先,在通识核心选修课程中增加《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也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增加了性健康、性道德、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需求,满足各中小学对青少年“综合育人”人才的需求;其次,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即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着“坚持地方性、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的原则,增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32学时)、模拟说课和模拟课堂教学(16学时)、微格教学及教学诊断(48学时)等实践性课程,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教学见习和实习学时分别增加了一倍),进一步加强对师范生实践能力训练。
在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四川文理学院进一步确立了“五大课程模块选修必修交织”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实践课、复合培养课程五大模块,选修必修在五大模块中相互交织相互配合。同时适当减少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应用实践课程和课时,使应用实践课程的学分数占总学分数的百分比从15.29%提高到18.5%,在复合培养课程中增加了《中国古代性文化专题》《习近平“用典”解读》《川陕苏区历史十二讲》《中国古代司法行政运作机制概论》等特色课程,使复合培养课程学分数占总学分数的百分比从7.06%上升到11.0%,由此进一步强调了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性和复合性特征。
(三)注重培养过程
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学生中心”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遵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教育资源配置、课程组织和教学实施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产出导向”就是强调以学生毕业时达到的“一践行三学会”要求为导向,以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就是根据这两个“支撑度”,以教师、学生和利益相关方为主体,对专业教学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从而改进专业教学,推动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次要强调实践参与的培养过程。只有强调并贯穿实践的培养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强调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堂外专业技能强化的对接,另一方面强调在社会实践的舞台上培养人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
就四川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课堂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同步进行的口语训练、微课试讲、微课评价,包括独立开设的微格教学及问题诊断、模拟说课和模拟课堂教学、教育见习等。通过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堂外专业技能强化的对接,就能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技能技巧,就能够恰当进行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从而能够拥有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是指强调社会实践在学生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中的重要作用,是指学生既能在社会实践中感知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在社会实践中灵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复合性”要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
(四)建立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是学校与社会互动,以学校为主导,以用人单位和学生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质量评价体系,即“学校社会互动多元质量评价”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校是主导、用人单位是主体、学生是核心。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知晓、判断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是否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代表院校:四川文理学院)
数据统计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6000-18000人。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就业方向
初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及学校党团组织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党政机关办公室工作科员,企事业单位文秘、助理、社会工作等岗位科员,考取公务员、选调生。
开设院校
(内容来源:阳光高考;摘录时间:2023年6月9日;此表为不完全统计)
参考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阳光高考.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7:1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