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陵园
西安市丰禾路的陵园
西汉思后卫子夫陵园。今址在西安市丰禾路至劳动公园一带,地面遗迹已无存。
悠悠桐柏
《汉书 外戚传上》
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卫氏悉灭。宣帝立,乃改葬卫后,追谥曰思后,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
【注:桐柏,亭名也。】
【颜师古注云:葬在杜门外大道东,以倡优杂伎千人乐其园,故号千人聚。其地在今长安城内金城坊西北隅是。】
如汉书注释,桐柏,亭名。卫后死后以小棺葬在桐柏亭。亭非亭子,而是西汉时行政单位,十里为一亭。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为亭长
根据颜师古注释,思后园在长安城门杜门外大道东侧。或许因为卫子夫曾为歌女,喜欢音乐,宣帝以倡优杂伎千人来娱乐卫子夫神灵,免其身后寂寞。故思后园又称千人聚。杜门也即长安城门覆盎门。
《汉书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
颜师古注云:“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一号杜门。”】
《三辅黄图》注
【长乐宫在东,直杜门,故戾太子战败于长乐阙下,南奔覆盎城门而出亡也。】
可见覆盎城门就是杜门,出长乐宫便直达此门,此门在汉长安城东南。卫思后葬于此处,就是卫太子出奔之所在。也即,思后园正对长乐宫。
根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思后园在卫太子的博望苑北,史良娣的戾园南,距离覆盎门/杜门的距离不超过五里。西汉1里=415.8米,即思后园距离城门不超过2079米。
《三辅黄图》
博望苑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遗址。汉博望苑在金城坊戾园东南。金城坊西南隅匡道府,即汉思后园,北门有汉戾园。】
此处云思后园在金城坊“西南隅”为笔误,其实是西北,西南隅是会昌寺
汉思后园
由以上史料可知,出汉长安城门----覆盎门/杜门,走五里是博望苑,博望苑苑址就是唐时的金城坊。思后园在金城坊西北,戾园在思后园北,即卫皇后与史良娣婆媳二人皆葬在博望苑北,陵园距离杜门不超过五里。唐时残存的博望苑遗址在戾园东南。因思后园正对长乐宫,而长乐宫为汉长安城地势最高处,故站在长乐宫便可以看见思后园中千人聚的歌舞升平。
《水经注》
《水经注 卷十九》
【南出东头第一门,本名覆盎门,王莽更名永清门,长茂亭。其南有下杜城,应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端门,北对长乐宫。
渭水东合昆明故渠,渠上承昆明池东口,东迳河池陂北,亦曰女观陂。又东合泬水,亦曰漕渠。又东迳长安县南,东迳明堂南,旧引水为辟雍处,在鼎路门东南七里。其制上圆下方,九宫十二堂,四响五室。
堂北三百步,有灵台,是汉平帝元始四年立。渠南有汉故圜丘,成帝建始二年罢雍五畤。
始祀皇天上帝于长安南郊。应劭曰:天郊在长安南,即此也。故渠之北有白亭、博望苑,汉武帝为太子立,使通贵客,从所好也。太子巫蛊事发,斫杜门东出。史良娣死,葬于苑北,宣帝以为戾园,以倡优千人乐思后园庙,故亦曰千乡。】
西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 ) ,开始在长安南的天郊、思后园附近的圜丘祭祀皇天上帝。圜丘在故渠之南,而思后园、戾园、博望苑皆在故渠之北。又因有戏子千人给思后的园庙作乐,所以思后园又叫千乡。
《西征赋》
【宗孝宣于乐游,绍衰绪以中兴。不获事于敬养,尽加隆于园陵。兆惟奉明,邑号千人。讯诸故老,造自帝询。隐王母之非命,纵声乐以娱神;虽靡率于旧典,亦观过而知仁。】
在《西征赋》中,潘岳遍询孤老,将卫子夫的思后园、史良娣的戾后园、以及史皇孙刘进的奉明园并列提起。宣帝为其曾祖母建思后园,并以倡优千人乐其园庙;为其父建奉明园;其王母(即祖母)史良娣死于非命,宣帝为其建戾后园。
汉宣帝刘询中兴汉室,因其父母、祖父母、曾祖母皆败于巫蛊之祸,宣帝无从奉养长辈,于是只能为长辈们建造园陵。有座园邑号称“千人”,作者向老人询问,得知是宣帝刘询所造。
金城坊
唐时,除卫子夫思后园在金城坊西北外,唐中宗为其女安乐公主所建豪宅亦在其中。
《长安志 卷第十》
次南金城坊【本汉博望苑之地,初移都百姓分地版筑,土中见金聚欲取便没,隋文帝曰此收金城之兆,因以金城为坊名,隋释梵法众二寺大业七年废 。】
西南(应为西北)隅匡道府即汉思后园【 汉武帝卫皇后墓园也,宣帝追谥改葬于此地,本长安故城之杜门外大道东也】
北门有汉戾园【戾太子史良娣墓】
园东南汉博望苑【 本在门外道之东】
东南隅开善尼寺 【 隋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所立】
寺北废太清观【本勃逆庶人宅,初封安乐公主,出降武三思子崇训,诛後自休祥坊移宅于此,改适武承嗣之子建秀,及诛,後敕太清观道士史崇元居焉。崇元以先天二年帜娣ㄆ溆^遂废】
西南隅会昌寺【本隋海陵公贺若谊宅。义宁元年义师入关,太宗领兵于此,武德元年立为寺】
街南之东乐善尼寺【本名舍卫寺。隋开皇六年尉迟迥孙太师为其祖所立。景龙元年改为温国寺,二年又改为乐善寺】
瑞圣寺 【 旧图】
关于安乐公主之宅邸,亦载于《旧唐书》。
《旧唐书 列传·卷一百三十三》
【出降之时,以皇后仗发于宫中,中宗与韦后御安福门观之,灯烛供拟,彻明如昼。延秀拜度日,授太常卿,兼右卫将军、驸马都尉,改封恒国公,实封五百户。废休祥宅,于金城坊造宅,穷极壮丽,帑藏为之空竭。】
卫后园
据东汉桓谭《新论 祛蔽第八》记载,卫后送葬时有乘舆马十匹,这些马善于饮酒,不能乘驾,竟活到六十岁才死去。
园庙罢复
汉元帝即位后,在六十八个诸侯国中,供奉汉室祖先的庙共有一百六十七所。而在京城,从高祖以下到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刘进)一起,各自在陵墓旁建庙,合在一起共有一百七十六所。而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也分别都有陵寝园邑,与先皇帝们的祭庙陵园合在一起,共有三十所。每年的祭祀活动,所需上食、卫士、祝宰乐人、养牺牲卒者多达数万计。
永光四年九月,元帝采纳了贡禹毁孝惠、孝景庙及郡国庙的建议,许可了群臣不在各诸侯国再修建先帝宗庙的上书,在戊子日撤销了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的陵园,都不再进行祭祀,裁减了守陵的官吏士卒。十月乙丑日,又罢去在各郡国的祖宗祠庙。各陵园分别划归三辅所辖。十二月乙酉日,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
建昭元年冬,元帝采纳了众臣关于国君之母非嫡不得配食的上书,罢去孝文太后、 孝昭太后寝园。
元帝连年害病,于是在建昭五年七月庚子日,下诏恢复了戾太子园陵、太上皇寝庙园、 高祖原庙、 昭灵后、 武哀王、 昭哀后、卫思后园陵,还像以前那样修葺祭祀。而各郡国的先帝宗庙仍被废弃。
元帝崩后,因卫思后、戾太子、戾后亲子孙尚在,故园庙仍得修祀。而孝文帝、孝昭太后、 昭灵后、 武哀王、 昭哀后因亲子孙已经死尽,寝园被罢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5:58
目录
概述
悠悠桐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