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袖雅物
手工艺品
怀袖雅物是指扇。炎炎酷暑,扇子不仅是人们驱暑纳凉之物,而且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与传统的诗词、书画、雕刻等艺术结缘,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手持一把书画折扇,开合把玩,自有一种儒雅之风,扇子小巧精致,折扇能折叠成“袖中藏物”,便于携带,更便于保存,受到了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热烈追捧。
扇面书画艺术
无论是团扇还是折扇,都有扇面。扇面书画艺术向来被称为“别体之作”。丰子恺先生在《扇子的艺术》一文中写道:“扇子在中国是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
艺术起源
扇面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代,渐盛于魏晋南北朝。《历史名画记》中载:南朝画家道愍“兼能画扇,人马数分,毫厘不失,别体之妙,可谓入神”。唐宋传世的书画作品中,不少是纨扇扇面画,山水、花鸟、楼阁、人物均有,不少文人雅士泼墨扇面,甚至连皇帝也在扇上书画。如宋徽宗赵佶草书纨扇上之“掠水燕翎寒自转,坠泥花片湿相重”诗句,运笔流畅,极为精妙。
到明清时,折扇扇面书画更见兴盛。明代中叶著名书画家文徵明,从事书画创作三十余年,名声显赫一时,为明代四大家之一,影响颇大。“吴门派”是明代中期最有影响的画派,其代表人物便是沈周和文徵明。在他的为数众多的传世书画作品中,扇面书画占有相当部分,有的堪称精品,价值极高。1973年3月,南京博物院在吴县洞庭山考古发掘一明代官僚墓葬时,发现了一柄书画折扇,那就是文徵明留下的一件精品,此扇扇骨用乌木所做,泥金扇面。在泥金扇面上画雨中山水,近景以墨笔混点配合晕染表现山坡烟树,林中小屋三两间,以淡墨勾出。烟雨濛濛中,远山数峰隐约。扇的另一面书写一首《夏日睡起》诗。文徵明的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皆工,晚年书体尤见功夫。这首诗用的是行草书法,运笔遒劲流畅,风格苍秀。因此,这柄出土的文物扇,无论从扇面的绘画还是诗艺、书法来看,都堪称扇面艺术的精品。
明代的吴门画派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仇英四大家,清代的郑板桥、任伯年等书画家的扇面画和题扇诗,均为珍品。清代“扬州八怪”也留有珍贵的扇面书画墨迹。
画扇面最多的画家,兴许要数任伯年了。他年未及壮已名重江南,声誉赫然。这位自称“山阴任颐”的大家不但融贯了民间艺术传统和文人画传统,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地参用西方画法,至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形成了雅俗共赏、清新活泼的鲜明风格,备受人们喜爱。他的人物、山水、花鸟扇面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珍藏缘由
折扇上宽下窄,纸面高低不平,要在扇面上表现书画艺术,并非易事。书画家们一旦掌握了它的特征,加上巧妙的布设,在尺幅之中,亦能产生其他形式所不能展现的另一种情趣。所以同一作者,同类题材,同样尺幅的作品,画在扇面上价格就特别贵,一是扇面上作画的难度所决定;二是折扇盛行是在明清。明清以后,折扇很受大众喜爱,有的人还拿它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书画家在扇上创作也格外用心和讲究,这便是扇面和成扇备受藏家欢迎,并愿意出价珍藏的缘由。
著名成扇
历代团扇成扇存世极少,名人团扇以成扇形式流传的寥寥无几,收藏界以团扇成扇作为收藏目标的藏家更少,所以扇子的收藏一般是对折扇而言。折扇藏品中的好扇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那些材质精良、色泽纹理好、雕刻工艺高超的扇骨,往往被收藏家所珍重。扇骨和扇面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则此扇的收藏价值自然更高。
古代扇面多有书而不画,因文人都能书法,爱书法未必能作画。早先折扇正面书写,背面配画,后来才正面绘画,背面题书,渐成“诗、书、画、印”交相辉映。但也有以各种字体汇集扇中的,如吴湖帆集清代七十二状元扇,便都是书法扇。
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齐白石等都在扇面上表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珍品。齐白石的扇面多为大写意,但扇画上的鱼虫、花鸟、蔬果无不精细形象,栩栩如生。那柄设色《香菇冬笋图》折扇,仅香菇、冬笋两物,但见笔墨豪放,色彩强烈,真可谓涉笔成趣,于时鲜清蔬中蕴含意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30 21:30
目录
概述
扇面书画艺术
艺术起源
参考资料